概述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邻近组织(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受累而引起的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发病因素
颈椎是脊柱中以及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的节段。因此,自出生后,随着人体的发育、生长和成熟,并不断地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而逐渐出现退行性变。
(一)颈椎的退行性变
此为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椎节的退变更为直接,并是其后一系列病变的起因。1、椎间盘变性2、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3、椎体边缘骨刺形成4、颈椎其它部位的退变
(二)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所引起的损伤。但它明显有别于意外创伤,而是一种长期的超限负荷。常见的慢性劳损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睡眠姿势不良2、日常生活习惯
(三)头颈部的外伤
头颈部的外伤与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明显的关系,根据损伤的部位。程度可在各种不同阶段产生不同影响。
(四)颈部炎症
颈椎不稳和慢性感染时,炎症可直接刺激临近的肌肉和韧带,致使韧带松弛、肌张力减低、椎节内外平衡失调,破坏了其稳定性,加速和促进退变的发生和发展。
(五)先天性畸形
颈椎病的先天性畸形对颈椎病发病的影响主要变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应力改变;二是神经血管的刺激和压迫。
临床表现
(一)颈型颈椎病
颈部疼痛,疼痛常在清晨睡醒后发现,一般均呈持续性疼痛或钝痛,可延及上背部,不能俯仰旋转,头颈部活动时加剧。疼痛常伴有颈部僵硬。病程长者,头部转动时闻及异常声,或伴有眩晕,偏头痛。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因髓核突出所致者,多伴有明显的颈部痛、压痛,尤以急性期为明显。
(三)脊髓型颈椎病
缓慢的进行性的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和乏力;步态不稳、易跌跤。并发初期,常呈间歇性症状,每当走路过多或劳累后出现。随着病程的发展,症状逐渐加重并转为持续性。个别同时出现尿急或排便无力。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晕厥型)
1、眩晕
2、头痛
3、视觉障碍
4、倾倒发作
5、运动障碍
6、感觉障碍
7、精神症状
(五)交感型颈椎病
1、头痛或偏头痛
2、眼部症状
3、心血管症状
4、周围血管其他症状
5、发汗障碍
6、其他
(六)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早期主要是吞服硬质食物时有困难感及食后胸骨后的异常感觉(烧灼、刺痛等),进而影响饮食与流质进食。
鉴别诊断
1.神经根型颈椎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椎管内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椎间孔及其外周的神经纤维瘤、肺尖附近的肿瘤均可引起上肢疼痛、神经痛性肌萎缩、心绞痛、风湿性多肌痛。
2.脊髓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
3.椎动脉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鉴别,如椎动脉粥样硬化和发育异常等。椎动脉造影是最可靠的鉴别方法。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
5.食管压迫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需与食管炎、食管癌引起的吞咽困难鉴别。
6.颈型颈椎病与慢性颈部软组织损伤鉴别
因长期低头工作,头经常处于前屈的姿势,使颈椎间盘前方受压,髓核后移,刺激纤维环及后纵韧带,从而产生不适症状。
治疗
一、针灸治疗
1.毫针:取大椎、肩髃、养老、外关、曲池。大椎直刺1-1.2寸;肩髃直刺0.8-1寸;养老向内关方向斜刺1-1.5寸;外关向上斜刺0.5-1寸;曲池直刺0.8-1寸,有针感向手扩散即可出针。头晕者加百会,偏头痛者加太阳、角孙、后头痛加风府;病程长的需要留着针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一个疗程。
二、膏药外敷
1、骨康贴:怎么使用请联系我。
三、手法
1.手法点穴:取外关、小海、肩肼穴,用大拇指用力压着皮肤来回带动皮下组织有酸疼的感觉即为正确,做个三-五分钟,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