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颈痛 > 疾病病因

小心,冬至后心脏容易ldquo大罢工

转自:中华医学导报

▲王正忠教授

专家简介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年在德国埃森学习先进的心脏介入技术。-年在渥太华心脏病研究院介入培训。熟练掌握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冠脉内血栓经皮导管抽吸、冠脉内旋磨术、FFR、IVUS、IABP等技术。熟练掌握永久起搏器埋藏技术。第一作者发表国家级及省级文章20余篇,SCI论文1篇,出版专著2部。曾获山东省优秀青年岗位能手、青岛市优秀青年医学专家称号。现任中华医学会青岛市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起搏与电生理副主任委员,介入心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冠脉学组委员、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心律失常分会委员;山东省复杂冠心病介入俱乐部会员;《当代医师》杂志编委。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是四时八节之一,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和心血管患者来说,冬至后是一道“夺命坎”,这是因为冬至后气温骤降,容易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从而增加了心肌耗氧量。这个过程会使心脏的负荷增加,若心脏承受不了就可能会诱发心梗、心绞痛等1。

再加上室内外温差变化会使血压波动较大,从而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人要特别注意。此外为了御寒暖胃,人们喜欢摄入高热量的食物,这容易使人体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超标,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

还有,由于天气寒冷,很多人喜欢宅在家里不出门不运动,这会使血流循环不顺畅,也容易因此诱发心血管疾病。

综上,冬至后,心脏因寒冷容易“大罢工”。

冬至心血管患者安然过冬指南!

俗话说“百病从寒生”,冬至天气寒冷使人抵抗力下降,因此建议心血管患者除了添衣保暖,适当运动,清淡饮食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天未亮别去晨练

冬至后早上天蒙蒙亮时,气温极低,血管容易收缩、痉挛,或者血管收缩引起斑块脱落形成栓塞,从而发生供血不足。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老人早上高高兴兴去晨练,却再也没回来的原因了。

2、适当早睡晚起

黄帝内经记载“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阳光“,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名正言顺的睡懒觉了。从中医角度看,适当早睡晚起能躲避瘴气侵袭,起到“护阳”的作用,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所以建议比平时早1~2个小时睡,晚1~2个小时起床。

3、外出随身携带急救药

冬至后心血管疾病高发,所以建议心血管患者和高危人群随身携带急救药,如硝酸甘油和麝香保心丸等。如果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和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并拨打。

4、坚持药物治疗

冬至后进入数九寒天,冠心病患者一定要坚持药物治疗,常用的西药有抗血小板药、受体阻滞剂、调脂药等,通过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等,改善心功能,降低心梗复发率和减少猝死的发生。临床研究显示,中成药通过活血化瘀、活血通络和芳香温通等,作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多个病理环节,通过多靶点综合治疗。

《黄帝内经》中说“痛痹,心痛,有寒故痛,温则消而去之”。寒冷冬季,芳香温通法治疗冠心病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芳香温通的代表药是麝香保心丸)。麝香保心丸组方寒温并用,以温为主,胸痛“温则消而去之”,舌下含服可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长期服用可有效地保护血管内皮,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同时具有促进缺血区域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

总之,冬至后严寒日甚,冠心病患者除了从饮食,锻炼,用药,危险因素控制等综合性方面进行防治外,为防止心脏因严寒而罢工,防寒保暖最重要。

参考文献

1.田野.寒冷时节缘何急性心梗增多.医药与保健,,3:40-41.

更多活动信息,请登录商城查看

***国控宁夏B2B平台活动商品***一经售出,非产品质量问题本平台概不接受退货

国药控股宁夏有限公司

-/

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wbh.com/jbby/12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