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痛是骨科物理治疗门诊最常见的患者主诉之一。常理上,治疗师在应对上半身结构时,是应该对肩部和胸椎的评估和治疗更为熟练,但总不至于很多治疗师在治疗颈椎上段时犹犹豫豫。不过,事实确实如此,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这一段颈椎结构明显不同,处理不好会有致命风险。而上部颈椎最重要的2个结构就是寰枕关节(Atlantooccipital,AO)和寰枢关节(Atlantoaxis,AA)。很显然,这两个关节和颈椎其它关节的解剖和人体动力学都存在明显不同。考虑到上颈椎以及颞下颌关节经常出现功能障碍,因此我们有必要清楚地了解这两个关节。
寰枕关节寰枕关节(Atlantooccipital,AO)由寰椎和枕骨组成。寰椎不像其他颈椎,它没有椎体,椎弓(pedicle),laminae和棘突等结构。寰椎前弓(anteriorarch)处的前结节(anteriortubercle)为寰枕前膜附着处(Neumann,)。寰椎后弓相对较大并有明显后结节(posteriortubercle)。
此外,寰椎两侧的横突较大,可以在颞骨乳突和下颌支之间摸到。寰椎有两处较大的凹型关节面,分别朝向内侧和上侧并和枕骨处向下和向外的凸状髁突(condyle)相嵌合(Abernethy,)。寰枕前膜连接枕骨大孔前部和C1前弓以维持前后方向的稳定性。寰枕后韧带连接C1后环(posteriorring)和枕骨大孔。该韧带对于C1前移和枕骨在垂直方向的移动非常重要。此外,在寰枕关节周边还围绕关节囊(jointcapsule)起到限制头部向各方向运动的作用。
寰枕关节在2个方向上有一定的活动度:即前屈/后伸和侧屈(Abernethy,)。前屈活动范围约10°,后伸25°,侧屈5°以及4°左右的旋转。为全面理解AO关节的关节面运动,我们必须对关节平面的概念做深入了解。前屈时,寰枕关节面表现为双侧的外侧向(lateral),后向(posterior)和上方(superior)(LPS)运动,同时,在后伸时存在关节面双侧的内侧向(medial),下方(inferior)和前向(anterior)运动(MIA)。
为判断关节哪一部分以及哪一侧受限,我们可以进行颈部侧屈(sidebend)的评估。当上段颈椎左侧屈时,寰枕关节左侧表现为MIA(往内,往下和往前,即后伸),右侧则表现为LPS(往外,往后和往上,即前屈)。换句话说,如果你头部侧向左边,实质上你是右侧前屈而左侧后伸。
为了判断活动受限时是哪一侧的问题,有必要对前屈和后伸状态下的颈部侧屈进行再评估。例如,如果头部在中立位进行左侧侧屈时感到受限,那可能是右侧寰枕前屈(LPS)受限或者左侧寰枕后伸(MIA)受限。在正常寰枕关节,侧屈时应该非常自然,并围绕穿过鼻尖的横轴转动。当头部已置于前屈位,左侧受限更多表现为寰枕关节右侧的问题。
如果一开始置寰枕关节在前屈位,那么此时的枕骨髁已经移向外侧,后侧和上方(LPS)。这样的话,如果存在左侧侧屈受限,那么与中立位相比,右侧枕骨髁很快就会碰到阻碍(因为左侧屈时,右侧寰枕关节表现为LPS,即前屈)。如果将寰枕关节置于后伸位,此时枕骨髁往内侧,下方和前侧移动(MIA)。这将使得左侧的枕骨髁(与中立位时相比)很快碰到障碍(左侧屈时,左侧寰枕关节表现为MIA,即后伸)。
一般来说,头部前伸患者中前屈受限比较容易发生。如果你发现存在后伸受限,我建议重新再检查一下寰枕关节,看具体是该关节的哪一侧运动受限。
寰枢关节寰枢关节(Atlantoaxialjoint)由寰椎和枢椎,也就是C1和C2组成。寰椎存在往下和往内的凸型关节面,大致在水平面下约20°(Neumann,)。枢椎存在往上和往外的凸型关节面和寰椎水平面下20°角互相嵌合。这是一个凸对凸的关节面(Abernethy,)。由于解剖原因,寰枢关节不存在侧屈。相反,该关节主要负责接近50%的颈部转动。此外,该关节通过C1双侧的前向转动(rolling)实现后伸以及后向的滑动(gliding)实现前屈。枢椎和典型的颈椎不同,因为它存在齿状突结构(odontoidprocess)(Neuman,)。齿状突被认为是寰椎体的残余结构。该结构为寰枢关节的旋转提供一个很好的刚性轴。齿状突和寰椎的前侧结节通过横向韧带互相嵌合,形成滑膜囊关节。
如何单独出寰枢关节进行检查和治疗?
该关节的转动轴为齿状突。当左侧旋转时,同侧寰椎往后侧滑动(rotexion),同时对侧寰椎往前侧滑动(latexion)(Abernethy,)。寰枢关节的活动范围为双侧转动35°,前屈8°以及后伸10°。有几个方法通常用于评估寰枢关节的活动。一是前屈-旋转测试,该测试中,颈椎最大程度屈曲(并尽量维持住),同时往双侧旋转。该测试的问题在于也同时存在C2-C3关节活动,从而导致正常关节双侧的转动可以达到至少45°。为了真实地评估寰椎关节的转动,可以往同侧做最大程度的侧屈以及对侧旋转,然后将下巴内收(此动作将C1-C2单独出来)。该位置同时也是手法操作治疗的治疗体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颈椎存在中度退行性变(或者存在明显的骨刺),那么颈椎侧屈将会受限,从而导致不太容易单独隔离出寰枢关节。
枫叶之国话康复整理,转载请事先联系并注明出处。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