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39穴nbsp2
胃痛穴(脾病穴)
定位
位于口角直下一寸处下颌正中点旁开3cm处
局部解剖
在口轮匝肌于颏肌之间,散布有三叉神经的第三支及下唇动静脉分支
取穴原则
(男左女右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三叉神经第三支出现的针感为好
针刺手法
一步到位针刺手法平刺进针1~1.5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
功能
健脾养胃、调理胃肠、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消炎止痛、健胃消食、增进溃疡愈合
主治
急慢性胃炎胃痉挛、膈肌痉挛另外临床还可用于医治晕车晕船晕机、小儿消化不良(一寸针三点刺进针0.2~0.3寸)痛经、糖尿病,另外还可用于一切慢性疾病的辅助医治
备注
增加食欲没有任何阻力不要在皮下显现针体但在对侧看到针尖10%~20%出血概率,只有偏瘫和升提要留针
胃痛穴+腹痛穴=痛经穴
定位
位于胸骨角至剑突之间的二分之一处(比彈中穴高一寸)
局部解剖
散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取穴原则
区域性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出现的针感为好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向下平刺1.5~2寸
针感
以局部出现的强化性酸麻胀痛为好
功能
止痛退热、抑菌消炎、温中散寒、活血化瘀
主治
痛经、月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另外临床还可用于医治阴道炎、盆腔炎、附件炎、泌尿系感染
备注
主要用于医治痛经穴和胃痛穴腹痛穴同时使用效果更好手感应该是特别顺的
咽痛穴
定位
位于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
局部解剖
在第二章股桡侧缘有第一掌背动脉和桡神经浅支的手背支,深层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原则
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指掌侧固有神经或桡神经浅支的手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好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向掌心方向直刺,进针1.5~2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或向中指食指放射,患者手心出汗效果最好
功能
消炎退热、平静止痛、增加机体免疫性能
主治
急慢性咽炎、喉炎、扁桃腺炎,另外临床还可用于医治三叉神经痛、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结合耳针效果好)、滞产、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上呼吸道感染、牙痛(配牙痛穴)、面神经麻痹、偏瘫
备注
针尖在掌心但不要求看到针尖,不要挨着骨膜,这样没疗效易出血提插2、3下便可由于针感太强了
指麻穴
定位
第五掌骨中点处
局部解剖
散布有指背动静脉和手背静脉,尺神经的手背支
取穴原则
同(患)侧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尺神经的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好
针刺手法
一步到位针刺手法向掌心方向直刺进针1.5~2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
功能
(退热临床上不作为配穴用)醒脑开窍、止痛止麻、消炎、调理神经
主治
末梢神经炎引发的手指麻痹(天麻杜仲丸胶囊放血用温水泡手),另外临床还可用于医治休克、糖尿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落枕(配颈痛穴、肩痛穴)、中风后遗症
备注
进针一定要快,不然容易弯针
咽痛+止麻=爪形手逆时针针刺量大(要求患者体质好)进针3寸
10%~20%出血概率
偏瘫穴
定位
耳尖之上3cm处
局部解剖
散布有颞肌和颞浅动静脉额支,耳颞神经分支,枕大神经吻合支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耳颞神经分支或枕大神经吻合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好
针刺手法
向太阳穴中心方向斜刺进针1.5~2寸不需要在太阳穴看到针尖
针感
以强化性针感出现的胀痛紧沉为主可以留针4~8~12小时
功能
益气壮骨、化痰祛风、醒脑开窍、调理内脏、调理神经、托张血管、消除痉挛、消炎镇痛、降压降脂
主治
脑血管之外引发的中风昏迷,另外临床还可用于医治偏头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腰痛植物人~~~~~捻转
备注
偏五针偏瘫穴踝痛穴肩痛穴臀痛穴膝痛穴(两侧)
醒脑穴
定位
位于两耳中点连线的中点处
局部解剖
散布有枕动静脉分支,深层为椎动脉和枕小神经分支,内侧为针大神经
取穴原则
区域性取穴(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枕小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好
针刺手法
向下平刺进针1.5~2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胀痛为主
功能
调理神经、调理内脏、醒脑明目、平静安神、抗衰老
主治
各系统引发的脏腑功能紊乱,另外临床还可用于医治更年期综合症、疲劳综合症、神经衰弱、糖尿病、(白血病)慢性肝炎、肾炎等慢性疾病的辅助医治
备注
很少用
腕痛穴(明目穴)
定位
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旁开一寸处
局部解剖
散布有胫前动静脉和浅层的腓前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肌腱下走针)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腓浅或腓深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好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幅度不要太大平刺进针2寸左右在对策的穴位上看到针尖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或向足面足趾放射
功能
消炎退热、平静镇痛、调理是神经、舒筋通络、滋肾壮阳、清肝明目、
主治
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扭伤、腕关节腱鞘炎、腕管综合症,另外临床还可用于医治近视、花眼、沙眼、白内障、青光眼、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眼睑下垂、眼肌瘫痪、眼肌痉挛
备注
出血概率很小5%~10%
肘痛穴
定位
位于髌骨与髌韧带外侧的凹陷处(外膝眼)屈膝取穴内膝眼看到针尖
局部解剖
在膝关节韧带外侧散布有膝关节动静脉及股神经的前皮支及肌支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股神经的前皮支及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好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平刺进针2~3寸
针感
1全部膝关节出现的酸胀沉重感为主(出针后膝盖有热胀感)
功能
消炎止痛、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理气止痛
主治
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内上髁炎(高尔夫球肘)、肱骨外上髁炎(球肘)配患侧的阿什炎偏瘫穴,另外临床还可用于医治偏瘫、荨麻疹
备注
出血概率1%
癫痫穴
定位
位于胫骨与腓骨之间,髌骨下缘至至踝关节连线的中点处
局部解剖
散布有腓长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为腓深神经和胫前动静脉
取穴原则
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腓深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好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直刺进针1.5~2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
功能
醒脑开窍、调理神经与精神系统、舒筋活血、理气和中
主治
癫痫,另外临床还可用于医治檹症性晕厥、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晕车晕船晕机
备注
精裂穴
定位
位于委中穴与足跟连线的中点处(不是承山穴)
局部解剖
小隐静脉,深层为茎后动静脉和腓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取穴原则
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
指针刺胫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好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直刺进针2~3寸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骨膜、麻神经、胀穴位、痛血管为主,或向内踝关节放射(没必要强求)
功能
醒脑开窍、调理神经、消炎止痛、抗休克、降血压、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主治
精神分裂症、癔症、癫痫,另外临床还可用于医治休克、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腓肠肌痉挛、痔疮、偏瘫
备注
耳聋穴
定位
股外侧髋关节与膝关节连线的1/2处髂前上棘
局部解剖
在阔筋膜下散布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和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好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直刺进针2~3吋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胀、痛为主
功能
调理内耳平衡、聪耳开窍、强腰膝理气血耳背耳鸣
主治
神经性耳聋、爆震性耳聋、美尼尔综合症,另外临床还可用于医治股外侧皮神经炎、急性荨麻疹、丹毒、
备注
效果良好神经性耳聋效果好对药物性先天性耳聋无效老年性效果不好必须刺到股骨膜推不动为止站着扎
过敏穴
定位
屈膝位,髌骨上角上四吋处
局部解剖
散布有股动静脉肌支、股神经肌支
取穴原则
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
以针刺股神经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好
针刺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直刺进针2~3吋(不要求碰到骨头向内偏)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
功能
抗过敏、定喘止痛、止麻、增加机体免疫性能
主治
支气管哮喘(红瓤小西瓜加冰糖2两蒸熟三伏天第一天的中午12点全部吃掉每一年吃3次、3年有效)、急性荨麻疹、风疹、湿疹(苍术20g~50g剪碎、溶于ml0.9%的生理盐水+红霉素软膏、不要接触病人皮肤棉签患者皮肤要洗干净)、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另外临床还可用于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炎
备注
急救穴
定位
位于人中沟与鼻中隔的交点处
局部解剖
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
针刺手法
向上斜刺进针0.2~0.5吋胸痛腹痛头痛
肺病穴
定位
肘横纹中点至腕横纹连线的上1/3处掌侧
局部解剖
失血穴(少许咳血、鼻子出血)
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
针刺手法
向上斜刺进针1.5~2吋
痔疮穴
定位
肘横纹中点至腕横纹连线的上1/3处前臂身侧面
局部解剖
取穴原则
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
针刺手法
直刺进针1.5~2吋
针感
功能
内痔外痔混合痔泻火、泻热通便
感冒穴
定位
第三掌骨余第四掌骨结合之前的凹陷处
局部解剖
一切和颈痛穴一样
神衰穴
定位
=神阙穴
局部解剖
指针平衡减肥里面的一个辅助手法
取穴原则
不隔衣服
痤疮穴
定位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局部解剖
脂溢性皮炎
与痔疮穴膝痛穴咽痛穴腹痛穴一起泄热
取穴原则
点刺要出血再拔罐针管结合2~3次/周
疲劳穴
定位
剑锋至大椎穴连线的中点处=肩井穴指针
肩背穴
定位
同侧的乳腺穴减缓用过肩痛穴的肩部疼痛
局部解剖
尾骨尖旁开2吋处直刺进针3吋上下提插手法小幅度出针当心碰到人家坐骨神经
取穴原则
局部的酸麻胀痛感有时候会向下放射不要强求是梨状肌综合症的配穴
肾病穴
定位
腓骨小头至外踝高点的下1/3处
局部解剖
和肩痛穴一样酸麻胀痛感既可
取穴原则
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消水肿双侧
宫病穴
定位
位于内踝高点直上4吋寸
局部解剖
直刺进针1.5~2吋
取穴原则
局部酸麻胀痛感既可向内踝放射向上调针
版权声明
本文选络,终究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便请联系我们,便于及时删除。
北京哪个医院能治白癜风山东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