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颈痛 > 疾病症状

随笔连载作者郑凤英生命之光第四部

白癜风的最好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tslf/

生命之光

第四部那年月

四、厂长张九皋

我和张放从小是同学,我们的家都住在三十团的团部,我们同是住家生,我们放学后不但经常同路回家,我还常到张放的家里去玩。五十年代的三十团团部不算大。土块房盐碱路,老牛车,大马车,拖拉机和少之又少的大汽车。加工厂,铁木工队(农具厂),医院,商店和学校都有,这是垦荒人经过几年的刀耕火种的开荒造田,建设家园努力奋斗的成效。麻鹊虽小五脏齐全。年8月我辍学工作,分配在三十团的加工厂,我们的厂长张九皋是张放的爸爸,因此我很尊重他。我们的厂长为人正直,他克己奉公,对我们年轻人关心备至。他在厂里和群众打成一片,带领工人搞生产。张九皋这样的厂长,德高望重深受加工厂工人的爱戴。

张厂长虽然长的并不算高大,但他体格健壮精神饱满,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满面红润神彩奕奕,他才华横溢令人钦佩。他对工作满腔热情精益求精,他在工作中有刻苦钻研的韧劲,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为加工厂研制出远近闻名的壮元红酒。壮元红酒批量生产和销售,得到兵团政委张仲汉的高度赞扬。壮元红酒受到广大军垦人的欢迎,过年过节办喜事,壮元红酒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欢乐和喜庆,酒的纯香飘扬在兵团的大地上。我们的厂长嗓音浑厚唱歌好听。为了活跃全厂职工的文化生活,他常站在加工厂的俱乐部,教职工唱当时的流行歌曲。如《打靶归来》《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等等。厂长还给我们教兰考人民歌唱焦裕禄的歌曲,五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我还记意犹新,当时三十团加工厂俱乐部热闹非凡。学唱歌的工人们个个红光满面,大家像小学生一样,厂长教一句,大家学唱一句。歌词的大意是:"眼望着沙丘上一片绿,俺心里想起俺焦书记,他是俺们的贴心人,贴心人,贴心人永远活在俺心里。想起俺的焦书记,千斤重担敢挑起,锁风沙治洪水大家一条心,改天换地干到底,改天换地干到底。学着这些豪情壮志的歌曲,我们浑身热血沸腾,大家从心底敬佩焦裕禄,也敬佩我们的厂领导。三十团加工厂的工人在厂长张九皋和书记贾生元的带动下,生产搞的热火朝天蒸蒸日上。文化生活搞的有声有色。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搞生产,让每个职工都跟上社会主义的先进步伐,让每个军垦人都能够团结一条心。

我们的厂长张九皋,出生于年,因选错了路参加了国民党的军队,虽然他参加了国民党的军队,但他还是一个爱国的热血青年,为了寻求真理,他在国民党的军队偷偷地读马列主义的书籍,被国民党关进了酒泉监狱,在监狱里,张九皋向自己曾经山盟海誓过的姑娘写了信,告诉她自己目前的情况,并托开车的赵司机把信转送给姑娘,说自己可能要被处死,让自己所爱的姑娘找个好人家嫁了。姑娘接信后想:“可能要处死,不是没死吗"?于是姑娘托赵司机把她从自己的家乡四川带到了酒泉,见到了自己中意的郎君。赵司机又想办法用大洋把张九皋保了出来,出狱后两人结下百年之好。年9月25日,他们在陶峙岳将军的带领下,投诚中国共产党,新疆和平解放了。新疆的和平解放,给新疆人民免去了一场战争带来的巨大损伤,给人民解放军免去了一场不必要的牺牲。新疆所有年9月25日起义的官兵们功不可没。他们跟随着三五九旅的人民解放军参加了开发建设新疆的伟大征程。年中央批准成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张九皋所在部队编入了生产建设兵团,开赴进十户滩。他们同三五九旅的全体官兵,全国各地来疆的热血青年和转业军人,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开荒建设大军。这支大军越来越强大,他们以气吞山河之势,肩挑背驮车子拉的赤诚奉献精神,把不毛之地开垦改造成良田,他们挖渠种树造林,他们建起了生活的场地,修起了公路,盖起了工厂和学校,医院和商店。张九皋成为三十团加工厂的厂长,他呕心沥血的为加工厂忙前忙后。让加工厂为全团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只要是三十团人民所需,他们就想尽办法去开辟创造。加工厂建起了轧花车间,磨面车间,碾米车间,织布车间和烧酒坊等等。只要是人民所需,他们想尽办法,有条件的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就是五六十年代的垦荒人,这就是五六十年代的军垦干部。这也是年国民党起义的将士们,他们都有建设兵团、保卫边疆的赤诚之心。

张九皋厂长结婚后,有了四个爱情的结晶,因厂长思想随着历史的潮流前进,他的大女儿是刚解放时所生,起名张放,我跟他的大女儿最熟悉,我们一起长大,同班上学。大儿子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生育,起名张建,让他长大建设我们的祖国。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这年张九皋厂长的第三个孩子降生,这孩子是个女孩,于是起名张星。他的小儿子生在年,全国人民积极投入到大跃进的历史潮流之中,厂长为小儿子起了个更响亮的名字张跃,让儿子长大后跟随我们伟大的祖国一跃千里,努力为国争光。张九皋希望满满,对孩子抱有很大的希望,让他们将来都能成为国家之栋梁。张九皋厂长讲义气,有同情心,是个侠肝义胆的人,他和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有一个多年之交的朋友,虽然他们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只是朋友无儿无女,朋友总觉得人生在世,没有后代是最大的悲哀。朋友心中的苦他看在眼里,厂长想:“朋友因没有孩子经常闷闷不乐,我能不能帮帮我的朋友?我有四个孩子,是多子多福之人。为了给朋友解难,没有别的办法,我只能忍痛割爱,把我的孩子送他一个,这样两家人都有了孩子,两家快乐比一家快乐强"。想到把自己的亲骨肉送人,厂长心里难免有些觉得对不起孩子。人心都肉长的,厂长是人不是神。他心中犹豫了,天下当父母的都一样,有谁能舍得把自己的亲骨肉送人?但因厂长太重情重义,他再次看到朋友闷闷不乐时,好像朋友也连着自己的心。厂长又想:“不就是交给朋友代我养吗?如果想孩子我还可以去看他。为了朋友生活的更精彩,厂长最终痛下决心,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朋友。朋友听到了这天大的喜讯,高兴的彻夜无眠。第二天不等厂长跟家人商量,夫妻二人就来到张九皋厂长家,把大儿子张建领走了。儿子被人带走了,也带走了妻子的心。张厂长的妻子看着自己身上掉下的肉,怎么说送人就送人了呢?妻子要崩溃了,她大病一场,世上哪有妈妈不爱自己儿子的?张九皋看着妻子整天失魂落魄的样子,只能好言相劝,经过厂长苦口婆心的相劝,自己的妻子才慢慢的好些。为了朋友家的幸福,为了丈夫一言九鼎的诺言,妻子只能顺从丈夫,这样的妻子,这样的女人不可多得,她跟丈夫一样,也是一个仗义的好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张九皋厂长解放前曾是国民党的军人,运动一开始,张九皋在三十团加工厂被自发组织起来的革命派勒令停职靠边站了。张九皋被称为牛鬼蛇神,白天他和加工厂原书记贾生元一起劳动。吃了晚饭贾书记戴上一米多高的铁筒高帽,和牛鬼蛇神张九皋以及其它牛鬼蛇神一起游街,后面跟着一群不懂事的孩子起哄。还有一些自称革命派的干将们,他们让游行的牛鬼蛇神们一边游行,一边喊着打倒自己的名字。他们游行完了,接着开大会批判,全厂人坐在俱乐部里,然后让这些人腰弯九十度,低头认罪交代他们的罪行,接着各班派代表批判他们。有时候又把这些走资派、牛鬼蛇神分散到各班进行再批斗。这样批斗了一段时间。厂里的工人又分两派,两派斗争很厉害。团里把这些牛鬼蛇神调到三十团最偏辟的三营各个生产连队,这些生产连队从年开始就成为新生人员劳动的单位。张九皋厂长调到了三连。三十团各单位的牛鬼蛇神,有问题的人都往这些单位塞。这些单位哪有那么多的住房?张九皋的家搬进了三连,没有房子怎么办?三连把他们家按排在羊圈。羊圈又湿又臭还没有门,只有一个既不挡风又不挡寒的柳条把子挡着。全家人住进了这简陋的窝棚,阵阵羊骚的臭气冲进窝棚,熏得全家人难以入睡,厂长的心难以平静,恨自己连累了家人。人生难测,在这简陋的窝棚里全家人窝居了没多久,小女儿张星就重感冒发烧不止,因为连队医疗条件太差,张星的病得不到较好的治疗,张星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失去了光明。从此这家不幸的人又宠罩起一层愁云,张星每天在黑暗中挣扎,张星还年轻,今生的路还长,让她怎样活下去?以往乖巧可爱的张星,如今柳眉紧皱欲哭无泪,每天都在痛苦中挣扎。屋漏又逢强降雨,三连是张厂长劳动改造的地方,这个连队紧靠玛纳斯河,河水湍急。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三连离玛纳斯河近,他们洗澡抓鱼很方便。有一天张九皋厂长的第二个儿子,张跃去玛纳斯河洗澡,却再也没有回来,张跃被玛纳斯河夺去了生命。三连人把张跃的尸体打捞出来,张九皋一家人简直要疯了,他们悲痛欲绝的紧紧围着张跃的遗体,撕心裂肺的痛哭流涕。张九皋欲哭无泪捶胸顿足,他是多么疼爱自己的乖儿子,看着张跃躺着不动的身体,比用刀子挖他的心都难受。张放的妈妈悲痛的喊着哭着:"老天爷呀!你怎么不睁开眼睛看看,你叫我们全家人怎么活呀!我的小女儿眼睛看不见了,今天你又把我的儿子带走了,你把我们全家人都带走吧"!我的同学张放看着自己的一母兄弟就这样永远的走了,她哭的肝肠寸断。张放的妹妹张星虽然看不见自己的弟弟,但她在家人的带领下,来到弟弟的身边,张星跪在张跃的遗体跟前,双手紧紧的抓住张跃的手,哭的死去活来。张星从小和姐姐弟弟一起成长,在漫漫长大的过程中,她们在父母的呵护下,满满温亲的兄妹们彼此谦让,彼此关心,彼此欣赏。家中的姊妹对爸爸妈妈的厚爱铭记在心,孝顺的孩子们,决心永生报答爸爸妈妈的恩情。张星想到这些哭成了泪人。三连的群众来到了玛纳斯河边,看着这一家人的悲痛,个个潸然泪下,人死不能复生,他们帮忙把张跃遗体拉到连队,让全连人都记住这血的教训,然后又帮忙处理了张跃的后事。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张九皋为人讲义气,把大儿子张建送给了朋友,如今二儿子张跃又离开了人世,小女儿张星双目失明,自己被打成牛鬼蛇神,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工作。今后的路怎么走?张九皋对眼前的生活一片迷茫……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的各项政策都得到落实。张九皋虽然己经到了退休年龄,三十团加工厂还是把张九皋的家从十户滩偏远的三连搬回了加工厂。小女儿张星为了不给己经老了的爸妈添麻烦,她每天自己摸索着穿针引线,她一遍一遍的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星经过耐心的摸练,终于可以穿针引线了。这件事情感动了不少人,他们说:“奇迹真是奇迹,每个人只要有战胜困难的恒心,就没有实现不了的奇迹"。还有人说:“只要功夫深,瞎子能穿针"。瞎子既然能穿针,说明她也能干力所能及的工作。加工厂领导照顾张星,让张星为加工厂补麻袋,以解决张星的生活问题。几年后加工厂原书记贾生元的长女结婚,很多人为新人贺喜。当我走进贾书记家时,正好碰见张放的妈妈带着张星在贾书记的家里。大家在一起畅谈,对张星双目失明能穿针引线的事非常感兴趣,我们都让张星拿针线穿给大家看看,贾书记爱人刘衍香找来了针和线给张星。张星接过针和线,她不慌不忙的耐心摸索着穿针,大家都仔细的看着,一会功夫张星在众目睽睽之下,竟然把针穿上了,在座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觉得不可思议,大家掌声四起赞叹不已。

改革开放以后,张星通过按摩技术的培训,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竟然走出了十户滩,走出了新疆,走进了广州这样的繁华城市打拼。张星这个双目失明的姑娘再次创造了奇迹,她用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做到了正常人能做到的事情,甚至有些正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张星这个双目失明的姑娘也能做到,她学会了给人按摩。几年后张星在广州给人按摩时,结识了一个双目失明的好小伙,两人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敢于探索,在工作中她们日久生情,小伴子大胆的向张星表示了他对张星的爱慕之情,张星欣然接受,两个人结成连理,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人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几年后张九皋夫妻相继离世,谁能想到一个才华横溢的厂长,在他风华正茂时也算得上成绩显赫,令人羡慕和敬佩。到后来家庭却落得如此的悲哀。张放的爸爸和妈妈平时爱山爱水,喜欢山青水秀的风光。夫妻俩百年之后,张放把爸爸妈妈的骨灰带到了广州和妹妹妹夫团聚后,张放带着双目失明的妹妹和妹夫,向广州梧桐山出发,张放一手挽着妹妹,一手拉着妹夫,妹妹和妹夫每人手中抱着一个骨灰盒,她们艰难地向梧桐山上攀登,她们要为爸爸妈妈找一个归宿之地。她们费尽力气,爬呀爬,爬的实在走不动了,张放看看四周,觉得这里青山绿水,山下有清澈见底湖水,山上风光无限。张放想:"爸妈临终前曾说过喜欢青山绿水的地方,这里应该是爸爸妈妈理想的归宿之地吧"!张放和妹妹妹夫坐在山上,和爸爸妈妈做最后的团聚,她们告诉爸爸妈妈,这里就是爸爸妈妈永久的家,然后含着热泪一把一把的,把爸爸妈妈的骨灰撒在了梧桐山上最美丽的地方。现在张放回到了新疆石河子,张星夫妻回到了湖北的家乡,只有张九皋夫妻永远的留在了广州的梧山上。他们在那里站岗放哨,肥沃梧桐山上的土地,为那里的青山绿水做最后的贡献。也许张九皋夫妻的铁骨忠魂又随着大女儿张放回到了新疆,回到了兵团,回到了十户滩,因为这里才是他们奋斗终身的家。

作者:郑凤英

作者简介:

郑凤英出生在年8月,年来新疆,在小李庄上学,年8月在团加工厂工作。退休前在l47团造纸厂卫生纸车间作化验员,质检员。平时爱好写散文,写诗词。兵团养育了我,在我的心中,新疆,兵团,胜过地球村任何地方。我爱大美新疆,我爱我的兵团。

征稿

《新疆文学》是一个以主流和先锋文学为导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wbh.com/jbzz/11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