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不明的临床综合征,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本病多发于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脾气亏虚,痰湿壅盛之体。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完全治愈高血压。但是,通过中医手动穴位按摩的方法来控制高血压,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是完全可行的。
从中医理论来看,治疗高血压主要是平肝潜阳、驱风去湿、补肾健脾。穴位按摩通过按、摩、推、拿、揉等不同的动作来刺激人体相应的经络及所对应的器官反馈降压,具有绿色、易行、经济、有效的特点。
接下来就由中医综合科的廖医生亲自示范,给大家介绍几个可以降压的穴位。
1.百会穴百会穴又称“三阳五会”,为手足三阳、督脉与足厥阴肝经之会。百会穴具有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之效。
■■■■■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2.降压沟降压沟是耳朵上的降压反应点,按摩降压沟可以间接地刺激脊神经,对脏腑有一定的调理作用,长于平降,故有平肝潜阳、补肾益脾之功效。
■■■■■沿耳尖处,自上而下按摩,也可用王不留行籽压迫降压,以耳廓发红为度。
曲池穴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曲池穴能够调畅阳明经气血运行,发挥其平肝潜阳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按摩曲池穴可能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产生降压作用。
取该穴位时,患者应正坐、曲肘,肘窝外端的凹陷处即为曲池穴。
合谷穴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是气血运行的重要枢纽,按摩合谷穴能够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行气开穷、镇静安神。
合谷穴取穴方法:把一只手张开,将大拇指竖起来,用拇指中间的指横纹对着另一只手的虎口位置处,拇指向下一按,拇指尖点到的那一点就是我们要找的合谷穴。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之要穴,具有补中益气、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等作用,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治百病、保健强身的名穴。它可以调节胃功能,抑制神经兴奋,降低血压,一直以来也被用于治疗高血压病。
取穴要点: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取穴时把拇指指尖沿骨梁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下方阻挡停止。由此再往外一横指,触摸酸麻处即为足三里。
太溪穴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和原穴,古代医籍中记述的“回阳九穴”之一,具有补肾益气的作用。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冲穴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原穴,具有平熄肝风、健脾化湿、活血止痛之功,为治疗高血压病的基本穴。
■■■■■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碰到骨头阻挡为止,即为此穴,力度可稍大,以有酸胀痛感为佳。
涌泉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可以活跃肾经内气、固本培元、延年益寿、散热生气,有使肾精充足,也可促进睡眠。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或足掌弯曲后足底凹陷处。
划重点啦!
1、按摩方法:指腹螺纹面垂直置于穴位上,以穴位为中心,有节奏按压并配合揉的动作,范围1cm左右,按摩时指腹紧贴穴位处的皮肤表面不移动,力度从轻到重,以局部酸胀、皮肤发红为度。
2、按摩顺序:百会穴、降压沟、曲池穴、合谷穴、涌泉穴、足三里穴、太溪穴、太冲穴。
3、按摩频次:每次每穴按摩5分钟,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
温馨提示:在按摩穴位降压的同时,注意休息,多吃蔬菜,减少盐的摄入,多做运动。另外,穴位按摩只是作为降压的一个辅助手段,对于口服西药的患者切不可自行停药,以免发生因血压突然升高造成的风险。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治疗的好吗济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