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以下一条或几条症状,就要小心自己的肩颈、腰椎已经出现问题了:
1、四肢经常麻木,睡醒时发现侧卧那侧麻木、酸痛明显;
2、脖子僵硬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甚至有声响,肩背部沉重,上肢无力等;
3、经常感到头晕、眼花、头痛或偏头痛;
4、不明原因的反复“落枕”;
5、非耳部原因的持续耳鸣,或听力下降,或视力下降;
6、不明原因的感到心律不齐,或心前区疼痛;
7、不明原因的吞咽困难或食管异物感,甚至有吞咽疼痛、恶心、呕吐、胸闷等症状;
8、经常感到疲劳,周身酸痛不适,甚至夜间加重,睡醒也无法缓解;
9、走路时感觉深一脚浅一脚,像是在棉花上走路,同样的路程比以前更累。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度劳损、运动不当、长期受寒、营养不足等都可能引起或加速肩颈、腰椎、关节等部位的退化与病变,引发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盘突出等疾病。但你千万别不把这些症状当回事,随着病情的加重,它会引发很多疾病。轻者会疲劳乏力,头晕头疼,影响睡眠,早上睡醒时,仍会有腰酸背痛等症,提不起精神;稍微严重一点不仅疼痛、僵硬等不适感会逐渐加深,还可能活动受限,引发肠胃功能紊乱、听力下降、视力模糊,记忆差,反应迟钝等;也可能引发血压不稳、心脑血管疾病等。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穴位分布、经络走向,将人体50个主要穴位与健身操有机结合在一起,研发了一套「穴位保健操」,它集降三高、养生、健身于一体,长期坚持既可缓解三高患者的病情,也可在人体保健等方面起到很好的功效。
1、敲打殷门穴,治疗腰背疼,效果立竿见影!殷门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位于大腿后侧正中间位置,专门治疗腰背疼及腰椎间盘突出症。
传统针刺患者不容易接受也很不方便。很多患者经过简单的辅导以后既可以自行操作,用小木槌等器物均可。
患者站立,用小木槌轮换敲打殷门穴各次,力度适中,很多患者当场要背疼痛明显改善,坚持敲打一个月左右,椎间盘突出症及慢性腰背疼基本治愈,症状消失。
平时坚持敲打还可以积极预防腰突症的发生。同时很多患者在敲打殷门穴的同时发现前列腺炎尿路不畅尿滴沥等症状也消失了,此法简便,效果颇佳,很值得推广。
殷门穴
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俯卧位,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处取穴。
舒筋通络,强腰膝。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
2.其它:腰背痛,股部炎症等。
2、早上跪坐30秒,和腰痛说再见!腰痛通常是因为“脊椎不正”、“用脚方式”、“血液循环不良”等三大原因,每天早上跪坐30秒,1个月左右腰痛就会明显改善。正确跪坐的方法
跪坐时,可以直接坐在榻榻米或地毯上,若是木地板或磁砖地板,可以垫一层瑜珈垫。但是不可坐在床上或坐垫上,太过柔软的垫子会让骨盆无法收拢至正确位置,效果因而减半。若觉得自己脚踝或脚趾过硬,可以先做准备运动。
准备运动
1.膝盖跪地,左右脚跟并拢,脚尖撑着地板。
2.臀部慢慢往脚跟落下,让骨盆底肌落在脚跟上。保持这个姿势,慢慢将体重放在脚踝和脚趾上。
跪坐
1、左右膝盖尽量贴紧,膝盖跪地。左右脚跟并拢。膝盖、小腿、脚跟尽可能贴紧,这样才会更有效(和准备运动不同,此时脚背贴平地面)。
2.臀部慢慢往下,此时脚跟容易分开,注意贴紧脚跟。想像股沟贴近脚跟。背脊自然伸直,让它呈漂亮的S形曲线。保持这个姿势,停30秒。
3.要起身的时候,先立起上半身呈膝盖跪地姿势,再站起一只脚,然后再慢慢站起来。
3、拍打委中穴
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古有「腰背委中求」之语,是指凡腰背部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等作用。
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主治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
4、拍打肩井穴(换肩)
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对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证起到很好的缓解症状的作用。
人体的经络就像线路,脏腑就像灯泡,穴位就是连接线路与灯泡的开关,它影响着身体的气血运行与能量流通。
如果我们能够长期正确刺激穴位,就能轻松地防治一些慢性病。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经常拍打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使人体阴阳平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