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颈痛 > 疾病饮食

全国首例裂谷热病确诊什么是裂谷热病传

国家卫计委23日通报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患者为河南人,目前病情危重,正在治疗当中。

据了解,患者汤某,男,45岁,在安哥拉务工。患者于7月14日晚(北京时间)在安哥拉出现发热伴头痛,以及全身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医院治疗病情未缓解,于7月21日凌晨乘飞机回国。7月21日晚,患者抵达北京,入境时病情严重,医院隔离诊治。23日上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对患者标本的裂谷热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23日下午,中国疾控中心核酸复核检测结果阳性。23日晚,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目前,该患者病情危重,正在积极治疗中。专家研判认为,此次疫情传播扩散风险较小。该病例有关情况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我国香港特区通报。

市疾控表示,已按照裂谷热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落实病例隔离治疗、流行病学调查、风险评估、院感控制、防蚊灭蚊、环境消毒,以及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

什么是裂谷热

裂谷热是由裂谷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为2-6天。人感染裂谷热病毒大多为隐性感染,少数患者感染后有发热、肝炎、视网膜炎、出血综合征、脑膜脑炎等症状,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多系统受损。裂谷热的主要传染源为疫源地的羊、牛、骆驼等动物,人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组织、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或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引起,或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尚未有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报道。

裂谷热主要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我国不是裂谷热疫源地。该病例输入后,我市已对病例采取防蚊隔离治疗、环境灭蚊等措施,该病毒在我市出现进一步传播的可能性较小。

裂谷热的传染源是什么?

RVFV主要在家畜(如绵羊、牛、骆驼和山羊等)中引起流行或暴发,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裂谷热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1.直接接触受染动物组织、体液或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

2.蚊虫传播,伊蚊、库蚊、按蚊和其他很多蚊种均可传播,但以伊蚊为主。

3.因气溶胶导致的实验室感染偶有报道,尚未有人-人传播的报道。

易感人群有哪些?

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但儿童发病较少,男性多于女性。动物养殖和屠宰人员、兽医等为高危人群。

裂谷热的流行特征有哪些?

地区分布

裂谷热主要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主要流行的国家为肯尼亚、津巴布韦、赞比亚、纳米比亚、索马里、坦桑尼亚、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南非、苏丹、毛里塔尼亚、埃及等,中东的沙特阿拉伯、也门也有本病的报道。

人群分布

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但儿童发病较少,男性多于女性,动物养殖和屠宰人员、兽医等为高危人群。

季节分布

本病全年均可流行。季节分布主要与媒介的活动有关。

感染了后有什么表现?

潜伏期:2-6天,可短至数小时。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伴畏寒、寒战、头痛、乏力、肌肉关节疼痛;发热可持续数天,常为双相热。病程4-7天后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改善,常在2周内完全恢复。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多系统受累。

视网膜炎(1-20%):多发生在病程1-3周。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有时产生盲点。严重时发生视网膜脱落。视力障碍可持续10-12周,当损伤发生在黄斑或严重出血和视网膜脱落,约50%的病人可导致单只眼或双眼永久性失明。

出血综合征(约1%):病程2-4天后出现,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斑疹、紫癜、瘀斑和广泛的皮下出血,穿刺部位出血、咯血、鼻衄、牙龈出血、月经增加、黑便、肝脾肿大。重症病例往往死于出血、休克及肝、肾功能衰竭。

脑膜脑炎:可单独出现,也可和出血综合征同时出现。病程1-4周突然发生脑炎症状,如剧烈头痛、记忆丧失、颈强直、眩晕、精神异常、定向障碍、遗忘、假性脑膜炎、幻觉、多涎、舞蹈样运动、抽搐、偏瘫、昏睡、去大脑强直、昏迷甚至死亡。存活病例可有后遗症(如偏瘫)。

感染了应如何治疗?

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大多数RVF为轻症病例且病程较短,无需特别治疗,对重症病例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对症和支持治疗

1.高热:给予物理降温,也可使用小剂量解热镇痛药,避免大量出汗。

2.呕吐: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6。

3.出血:发现DIC,可早期用肝素钠,应用止血敏、维生素C等,补充血容量、血浆、白蛋白、全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替代疗法治疗DIC。

4.肝损伤:保肝、退黄、营养支持,可用甘草酸制剂。

5.颅内高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节律、瞳孔等变化,予20%甘露醇(1-2g/kg)快速静点脱水,必要时每4小时一次。

6.肾功能衰竭:少尿、无尿、高血钾等积极行血液透析。

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在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中有抗RVFV作用,可考虑在早期试用。

预后怎么样?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病例可自愈,不到5%的病人发展为视网膜炎、出血综合征、脑膜脑炎。病死率约为1%。

如何预防?

控制传染源。

家畜的预防接种: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应在动物疫情发生前接种。

切断传播途径。

1.避免与患病动物组织、体液等接触,不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

2.灭蚊防蚊。

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人用疫苗。防护措施主要为:

1.在屠宰及出栏患病动物时做好个人防护。

2.采取个人防蚊措施。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疯癫医院
哈尔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wbh.com/jbys/9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