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长期、慢性的疾病,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心理的,生理的,社会的因素等。常见的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引发高血压的原因之一——肥胖:体重指数增加是高血压病最危险的因素。肥胖人脂肪多,这不仅引起动脉硬化,而且还因脂肪组织内微血管的增多,造成血流决量增加,结果易产生血压。
引发高血压的原因之二——饮食:食入过多的食盐,可招致高血压。此外,钾和钙食量过低,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也被认为是可使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
引发高血压的原因之三——年龄:年龄与高血压关系也很大。就总人群来说,年龄每增加10岁,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9.3%---42.5%。
引发高血压的原因之四——精神紧张:长期精神紧张、愤怒、烦恼、环境的恶性刺激(如噪音),都可以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引发高血压的原因之五——职业:工作紧张,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又少体力活动的职业,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引发高血压的原因之六——饮酒:酒能引起高血压,且加重高血压,损害心脑血管。
引发高血压的原因之七——吸烟:吸一支普通的香烟,可使收缩压升高1.3~3.3kPa(10~30mmHg),长期大量地吸烟,也就是说,每日抽30~40支香烟,可引起小动脉的持续性收缩,天长日久,小动脉壁的平滑肌变性,血管内膜渐渐增厚,形成小动脉硬化。
引发高血压的原因之八——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概率高达46%。
高血压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病指的是目前原因不明的高血压,而继发性高血压病,指的是目前有原因可循的高血压,比如肾上腺瘤,肾上腺增生,肾动脉狭窄,或者是肾炎之类的疾病,都可以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
高血压的根本原因也是从细胞病变上获得的:
1.细胞营养缺乏
2.毒素侵袭细胞
人体除了会受到体外毒素的污染,如来自我们饮食、环境的大量毒素会进入我们血液外,我们自身同样会产生出很多内毒素,比如:活性氧、自由基、脂质氧化物等,而且时时刻刻不停止。这并不可怕,因为人自身会通过不同器官排泄掉这些废物,但如果内毒素产生太多太快,人体来不及及时清除,就会在体内积累,大量存在于血液、组织液、淋巴液中,细胞“泡”在这些高浓度的毒素里,被慢慢腐蚀,最终导致细胞的病变。毒素不断损伤细胞膜,使细胞内外联系的“通道”受损,细胞所需营养无法进入,细胞本身的代谢产物排出受阻,细胞的这种“自我封闭”导致细胞病变。毒素还能侵入到细胞内部,摧毁线粒体,甚至进入细胞核摧毁DNA,使细胞生长更新受到阻碍,加速了细胞的损伤和老化。
所以才有了美国约翰·H·蒂尔登博士的下面这段话:“对于慢性病与现代文明病的治疗,无论开始、最后、还是自始自终,都必须着眼于消除血中毒症。所谓的种疾病,其实只是血中毒症,是血和组织中毒的不同表现形式。”
3.你的血压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升高了
外周阻力的升高是与血压升高最密切相关的因素,而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病变又是使外周阻力升高的根本因素。这种病理变化又与现代人们不合理的高盐、高脂、低膳食纤维、低矿物质等饮食方式密不可分。
(1)高钠低钾饮食
高盐饮食使血中钠浓度增加。肾脏是通过利钠作用维持血管内容量和调节血压的,血中钠浓度增加,就需要较高的灌注量才能产生同等的利尿利钠效应。这样血管中的血液充盈量增加导致血压的升高。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也提示高钠的摄入会使血压升高。另外,钾可促尿钠排泄,钙具有抗高血压作用,钾摄入增加时可使尿钙排出减少,补充钾也可使轻至中度高血压者血压轻度降低。所以长期低钾低钙饮食也是造成血压升高的一个原因。
(2)高脂饮食,低膳食饮食。
①我们从红细胞开始说起,血液中的红血球是有一定的弹性、变形性能力的,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能力。我们身体毛细血管的平均管腔直径是6微米,亚洲人种的红血球平均直径是8微米,可以想象红血球通过毛细血管理论上是不能通过的,但正因为红血球有这样的变身术,它在通过毛细血管时,会变成细长而自然通过。但是它的这种变形能力是和红血球本身的弹性有关的,它的弹性取决于构成红血球这个细胞膜的质量。如果你常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会导致血中脂类物质升高。血中脂类物质主要有: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尤其当血中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时血液中红血球细胞膜上容易脂肪堆积,好比其外面套上了一层厚厚的盔甲,变形能力大大下降,它在通过这些纤细的血管时就会堵在这里,如果强行通过就会造成我们毛细血管的压力过大,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增高。
②血中过剩的脂肪尤其是增高的低密度脂蛋白所携带的胆固醇可沉积在动脉导管的内壁上,逐渐形成动脉斑块,破坏血管内皮的正常结构,缩窄血管,而且粥样硬化的血管壁弹力大大下降,外周血管阻力也会大大增加。
③另外,当血液中脂类物质明显增加时,血液也会变得粘稠,血流速度减慢,在心脏动力的推动下,外周血管壁压力也会增加,导致血压的增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血管病变也是一个逐渐累加的过程,在上述多种因素作用下,最终导致外周血管壁所受压力增加,血压升高。
所以只有我们保健好我们的每一个细胞,提供给细胞生活的足够的营养物质,还要为细胞创造利于它们生活的内环境,才是防治高血压病的根本。
冬季高血压
一、冬季高血压产生的原因
人的血压是处在不断动态变化之中,不仅一天24小时有变化,而且血压随着季节变化也有变化,夏季的血压偏低,到了冬天就会升高一些。冬季之所以血压会升高,是人体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反应,血管收缩以后可以保暖,减少散热,但是血管收缩后会引起血压升高。
血压增高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是身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自然反应,有助于提高机体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但长期的血压升高,是人体心血管系统内各种危险因素对外界的一种综合反应,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与人体是息息相通的,体内生态环境会时刻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作出反应,以适应于各种刺激,这是生存所必需的。据CKB研究,在50C以上,温度每降低C收缩压升高5.7mmhg,冬季收缩压一般较夏季升高10mmhg,接受或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冬季收缩压分别升高11或9.6mmhg。
这是因为在冬天,由于气温下降,肌体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在大脑中枢神经的调控下,会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和体液调节变化。这些变化有:
1、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冷剌激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使心率加快,心脏泵出的血液量增加,同时又使肾脏水钠潴留,钠增加交感神经的紧张度,促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2、RAAS系统过度激活;动物实验显示,大鼠放置在C和40C之中4小时后,其血管紧张素II的浓度相差10倍(CASSIS研究)。如果把大鼠的RAAS基因敲除后,使其不受到RAAS的影响,其血压就不会升高。证实RAAS激活可引起血压升高。
3、皮肤血管受到寒冷刺激后会急剧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发,却使外周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4、冬季出汗明显减少,Na+排除减少,体内钠相对增加,导致血压升高。这些变化时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自然界变化而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因一到冬天,气候寒冷、食物来源减少,但要抵御寒冷,又需要多进食。人类无厚毛皮可御寒,又不能象熊一样冬眠,只能依靠兴奋交感神经,收缩外周血管,以减少热量丢失,但同时又产生血压升高。
二、冬季高血压的危害
即使对血压正常或低压偶尔升高的人,过冬天也不可掉以轻心。在临床上:
正常血压者和偶尔发现舒张压超过毫米汞柱的轻型高血压者,发生中风的并非鲜见。随着平均气温的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对于65岁以上的老人,气温每降低C,心脏事件就增加19%,在寒冷刺激下,外周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易导致血管痉挛,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
同时冬季寒冷刺激头部,可使脑动脉硬化患者脑血管收缩、血流受阻,供血减少,血栓形成,堵塞脑血管而发生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患者由于寒冷引起血管收缩,可致血压进一步增高,导致血管破裂而发生脑溢血。
三、冬季高血压的注意事项
冬季气候寒冷,进入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伺机作祟,如果调护不当,往往引起严重的脑卒中及心肌缺血事件。因此,进入冬季,高血压要加强调护和管理,
1、注意保暖,避免忽冷忽热;勤测血压,减少波动。
高血压患者本来动脉硬化,血管顺应性降低,血压自动调节功能下降,在室内外气温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易引起血压波动,忽高忽低,这时有的患者会有头胀、头晕等症状,而有的患者无症状,而血压不稳容易导致心脑事件。家中应备血压表,一般家庭应选用上臂测压的电子血压计,有症状时随时监测血压,无症状时也应早晚各测一次血压,如果血压差值变化较大,应找医生咨询。
2、注意饮食起居
天气骤寒时可减少户外活动,坚持室内锻炼。特别是冬季的晨练可适当推迟,出门前要作好准备活动,逐渐热身。饮食方面;冬季天冷,人们饮食习惯大补,食用牛羊狗肉等热性事物,但高血压患者要适量,不宜多吃。冬季因机体排盐量小,尤其更应坚持低盐的饮食原则。选择清淡的饮食,多吃水果和纤维素高的食物。尤其是人们习惯于冬季饮白酒以驱寒,但饮酒量不宜过多。切忌暴饮暴食后又暴露于寒冷的室外。
3、不能随意停减药物。
高血压治疗指南提出的原则是“降压达标”,早期、平稳、有效达标。一般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小于/90mmHg为达标,但许多高血压患者根据自己的症状来调节用药,一旦感觉不到症状就减少服药,甚至停药,直到发生心血管事件后才追悔莫及。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需终生服药来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为病人制定个体化的处方,有的服一种药就能使血压平稳,有的需要几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这种联合用药是有道理的,不能随意调配。同时由于冬季常常会发现,原来有效的降压方案,现在控制不住血压了,血压波动较大时,应明白,这是冬季血压的正常反应,最好去请教专科医生,适当调整用药。自己不要盲目地调药或停药,否则如果不当,会引起并发症。
四、冬季高血压的治疗要点
针对冬季高血压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案:
1、坚持非药物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暖、低盐、增加体育活动。
2、药物选用:
1)冬季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可选用倍他受体阻滞剂,必要时可增加剂量,以拮抗高度激活的交感神经系统。
2)冬天RAAS系统高度激活,血管紧张素II产生过多,可选用ACEI和ARB类治疗。
3)冬季钠排泄减少,易造成体内钠超负荷,可选用小剂量利尿剂以排钠,降低血压。
4)如外周小血管收缩过强,造成外周阻力过高,血压升高型,可应用钙离子拮抗剂。
5)可选择两种以上药物,合理搭配应用。
总之,一旦发现冬季血压升高,原有的药物不能有效降压,一定要找一下原因,对因处理,调整药物的应用。
郑州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权威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