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颈痛 > 疾病饮食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加重瘀堵,瘀血不化,

《素问·调经论》当中曾讲过“人身所有者,血与气耳”,“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髓,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自从东汉张仲景首先提出了「瘀血」的病名,到了清代王清任的时候,他继承前人思想,创立瘀血理论。而对于疑难杂症,古代的中医无外乎两大论点,一个是“百病多因痰作祟”,另一个则是“万病之源皆因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变,郁而成瘀却越来越多,而活血化瘀的中医治法却在当今却大受欢迎。对于活血化瘀的治法,医圣张仲景可以说是活血化瘀的祖师,但是真正将活血化瘀用得出神入化的,却是清代名医王清任。他创立了6个活血化瘀方,下面我给大家科普其中最厉害的5方????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加重瘀堵,瘀血不化,全身疼痛,恶性循环!像冠心病、心绞痛、胸痛、脑血栓、头痛、麻痹、脑震荡等病症,皆与瘀有关!

01

头面部血瘀——通窍活血汤

临床应用:中风、头痛、眩晕、解颅、痴呆、脑瘤、脱发、面部青紫、白癜风、酒糟鼻等。瘀血在脑中,心血不生,通路受阻会引发以上情况。麝香在其中是为君药,因为其善开窍,芳香走窜能通行十二经,和血通络。王清任用赤芍、川芎行血活血,用桃仁、红花消瘀通络,佐以姜枣,调和脾胃,再用老葱为使,目的是引阳气通络,活血通窍自不在话下。方歌: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酒葱姜;当归川芎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02

胸中瘀血——血府逐瘀汤

临床应用:胸痛、心悸、失眠多梦、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软骨炎、高血压、高血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等。王清任所说的“胸中血府血瘀”,其实是血瘀堵在胸中,让气机阻滞,清阳被郁遏制不升,所以才有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有瘀斑等。方歌:血府逐瘀生地桃,红花归芎草赤芍。柴胡桔梗枳牛膝,血化下行不作劳。

03

上腹部瘀血——膈下逐瘀汤

临床应用:慢性活动性肝炎、糖尿病性肾病、宫外孕、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原发性痛经、子宫肌瘤等。膈下指的是脾、胃、肝、小肠,肚脐以上的部分,多是因为肝气郁结,瘀血所导致膈下痞块、痛处不移,腹坠,久泻等。方中赤芍、川芎、当归养血活血,祛瘀而不伤阴血;桃仁、红花、五灵脂、丹皮是用来破瘀散结的,香附、乌药、枳壳、玄胡索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调气疏肝更佳,偏重破膈下瘀结和止痛。方歌: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04

肩颈腿腰痛——身痛逐瘀汤

临床应用:风湿性关节炎、风热、风湿性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肌肉、筋骨疼痛、酸胀、麻木、沉重等痹证。身体受风、寒、湿、热邪会引发肢体关节和肌肉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原因就是气血痹阻不通,引发痹证。身痛逐瘀汤当中用秦艽、羌活祛风祛除湿,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进行活血祛瘀,没药、灵脂、香附用来行气血,止疼痛,牛膝、地龙则通经络利关节。身痛逐瘀汤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方歌:身痛逐瘀桃归芎,红花秦羌膝地龙。灵脂香附没药草,通络止痛力最雄。

05.下腹部疼痛一一少腹逐瘀汤   组成: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小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血块,或崩或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者。此方不仅能够缓解痛经、腹痛等症,还对女性的月经病、带下病以及妇科杂病有着良好的调理作用。

方歌:少腹逐瘀桂茴姜,当归川芎赤芍黄。元胡没药五灵脂,经暗腹痛急煎尝。(种子安胎第一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wbh.com/jbys/14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