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颈痛 > 疾病预防

关于高血压,你该了解高血压人群怎样才

主讲人简介

殷然

副主任医师,博士。现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美国MorehouseSchoolofMedicine、德国柏林心脏中心、莱比锡心脏中心、医院、医院高级访问学者,擅长心血管病介入诊疗。

中科体检“高血压健康管理教室”公益讲座特约专家。

高血压人群怎样才能过有质量的生活

——“高血压健康管理教室”纪实

在中国,甚至是东南亚、日本、韩国,高血压依旧是引起中风的重要因素。只有控制了高血压,中风的概率才会相应的降低,所以治疗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中之重。

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也高。据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达2亿,现有中风患者约万,每年新增中风病人有万,其中有2/3是致残、致死的。

那么,什么是血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力叫血压。通俗点讲,如果你家住得高,水管子要有压力才能正常供水,水对水管的压力就是“血压”。血压有两个数值,一个是收缩压(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一个是舒张压(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

举例来说,我们测血压的结果是“/80”,那么“”是指收缩压,“80”是指舒张压。心脏其实是一个泵,这个泵在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把血液挤到外周的动脉系统去供应给心、脑、肾,包括骨骼肌,以及全身其它脏器;同时,心脏收缩完了后有一个舒张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全身静脉系统的血液通过舒张回到心脏里面去。可以说生命不息,心脏就跳动不止。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的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当然,/90毫米汞柱只是一个统计学的数值,并不是绝对的。打个比方,姚明身高2.26m,他的血压肯定超过/90毫米汞柱,但他有高血压吗?没有。他个子高,必须要这样的压力才能维持正常供血。再比如,一个身高1.5m左右的人,如果血压是/90毫米汞柱,那么他的血压肯定有问题。据统计,年全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18%,而现在(年)的患病率至少达到20%。

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高血压其实并没那么可怕。这是一个机体衰老的过程,就像我们的牙齿会掉,头发会变白,有关学者甚至认为它并不是一个严重疾病。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一个衰老的表现,本身并不可怕,但引起的并发症却是很可怕的。血压过高,高速血流对血管壁的冲击会损害血管内膜,内皮的功能受到损伤后,血液中的脂质更加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反之,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正常舒张功能减弱,血管壁的僵硬度增加,血压又会更加升高,二者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高血压主要是三个靶器官受损。这三个靶器官分别是:脑组织、心脏、肾。对于高血压患者,主要是要预防由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

那么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有哪些呢?

1.脑血管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A)脑血栓形成:高血压引起脑血栓的原因在于,像我们家里用的自来水,如果水压过高的话,会对水管管壁造成一定的压迫,长期的压迫可能会引起管壁的硬化,硬化的血管内膜就会不光滑容易造成血栓,硬化的血管管壁容易聚集一些“垃圾”,比如胆固醇、甘油三酯造成血流的中断,从而引起脑血栓。(B)脑栓塞:是指动脉系统的血栓随着血流运行到脑部,造成脑动脉血流的阻塞。不管是脑血栓形成还是脑栓塞,都可以称为脑梗死。(C)脑出血:如果血管内压力过大,就容易引起血管破裂,脑血管破裂了就是脑溢血。而我们传统上所谓的中风,其实医学术名是脑血管意外,包括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病势凶猛,致死率极高,即使不死,也大多数致残,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种。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中风的发生率越高。

2.冠心病:长期的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从而引起冠心病。

3.肾功能受损:供应肾脏的动脉系统血管硬化,血流的减少,甚至阻塞,造成肾脏的缺血,肾脏缺血以后就像稻田一样,一旦不给予灌溉,稻子就会坏死。

4.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的心脏改变主要是左心室肥厚和扩大,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通常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即使有轻度不适,病人的主观感觉与血压升高的程度并不一致。由于症状不明显,很多高血压患者明知自己有高血压也不进行治疗,直到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损害才会重视。

其实,高血压是可控制的,这需要我们对高血压有所了解,并重视起来。

大多数的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也就是没有发现其他导致血压高的疾病。而只有约10%的患者高血压可以找到原因,比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实质性疾病,肾血管狭窄导致的血压急剧波动的高血压,肾上腺肿瘤等导致部分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血压升高等等,这些叫“继发性高血压”。如果纠正了这些继发因素,血压可以恢复正常,以后可以不需要服用降压药物,而找不到导致血压升高原因的“原发性高血压”必须口服降压药维持血压。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可改变和不可改变两大类。前者包括遗传、年龄和性别等。一般来说,患有高血压父母的子代更易得高血压;高血压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可改变危险因素主要由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引起,在高血压的预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1.高钠、低钾膳食: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膳食钠/钾比值与血压的相关性甚至更强。我国14组人群研究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毫米汞柱和1.2毫米汞柱。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建议每天钠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为宜。

2.超重和肥胖:身体脂肪含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人群中体重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为体重Kg/身高㎡,正常值是18~24Kg/㎡),BMI每增加3kg/㎡,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我国24万成人随访资料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kg/㎡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身体脂肪的分布与高血压发生也有关。腹部脂肪聚集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与人数均明显增加。在城市中年人群中,超重者的比例已达到25%~30%。

3.饮酒: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虽然少量饮酒后短时间内血压会有所下降,但长期少量饮酒可使血压轻度升高;过量饮酒则使血压明显升高。如果每天平均饮酒>3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相当于12g酒精,约合g啤酒,或g葡萄酒,或30g白酒),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平均升高3.5毫米汞柱与2.1毫米汞柱,且血压上升幅度随着饮酒量增加而增大。饮酒还会降低降压治疗的疗效,而过量饮酒可诱发急性脑出血或心肌梗死发作。

4.精神紧张: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5.其它危险因素:包括缺乏体力活动等。

高血压的分级分期

如何判断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医生和患者是不一样的。医生判断高血压严重与否是凭借客观依据的,而不是以症状严重程度来判断的。也就是说,即使患者出现了的头痛,不能说明他的高血压很严重,而得通过血压值的高低来判断。高血压会分级,然后以高血压病程的长短,有没有靶器官的受损来判断患者的严重程度;高血压还会分期,这是根据高血压的靶器官受损,有没有并发症来为标准的。

1.高血压分级。

1级:收缩压在~毫米汞柱,舒张压在90~99毫米汞柱;

2级:收缩压在~毫米汞柱,舒张压在~毫米汞柱;

3级:收缩压≥毫米汞柱,舒张压≥毫米汞柱。

分级越高,说明高血压越严重!

2.高血压分期。

—期:有高血压,但没有任何靶器官的受损,就是单纯的高血压,既没有脑出血、中风、冠心病,也没有肾脏功能的损害。也就是说,一期的高血压,患者只是有高血压,而没有“心、肾、脑”的损害。

二期:既有高血压,也具有以下任何一项都是二期,比如左心室肥大、眼底动脉狭窄、蛋白尿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三期:有高血压,并出现严重的“心、脑、肾”等脏器的病变或功能衰竭。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其实是在一期,中国有2亿高血压患者,可能有70%~80%是在一期;二期没有严重的症状,但是有一些不明显的表现,医院检查才能发现;三期已经造成了残疾。

除了分级分期以外,高血压还有一些特殊的类型:白大衣高血压,肥胖性高血压,白领性高血压,盐敏感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晨峰性高血压,H型高血压,代谢性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老年性高血压,药物性高血压,绝经期高血压等。

H型高血压

为什么中国的高血压病人容易中风,西方人的高血压病人相对中风率较低呢?据研究表明,这是因为东方人,尤其是中国的高血压病人多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而后者与基因缺陷有关。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基氨基酸,是蛋氨酸的代谢产物。蛋氨酸分解以后变成同型半胱氨,当同型半胱氨需要继续分解下去时,需要有维生素B12的参与,而维生素B12同时又是叶酸的代谢产物,所以如果叶酸、维生素B12摄入不足,或者因为基因异常造成叶酸很难转换成维生素B12,那么同型半胱氨酸就很难代谢,继而在人体中蓄积。研究表明,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也越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3umol/L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相对低;而每增加2umol/L,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就增加了1倍以上。

为了引起国人对高血压造成中风的重视,我们将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称为“H型高血压”。因此满足以下两点就可称为H型高血压:(A)确诊为高血压收缩压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B)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10umol/L。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约为正常人的28倍。刚才讲过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达2亿,其中有1.5亿是H型高血压,可以说,我国每4个高血压患者就有3个是H型高血压。

要想知道自己有没有H型高血压,医院或专业的体检单位做检查,很简单的一个行动就可以避免很严重的后果。同时测血压、测同型半胱氨的水平,如果两者都超标,那就可能患了H型高血压。

这里并不是说得了H型高血压就一定得中风,我们就是要去控制,两手都要抓,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也要去控制同型半胱氨的水平。所以以下高危人群一定要去做筛查:

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

脑血管病患者,高脂血症患者,

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长期抽烟、喝酒的人,

较肥胖的人,吃盐较多的人,

亲属有上述疾病的人,

骨质疏松、动脉硬化等患者。

很多人会关心,得了H型高血压该怎么办?——不要害怕!

中国高血压患者中70%是H型高血压,所以患高血压和患H型高血压并没有很大区别。即使得了同型半胱氨酸高也无需害怕,不要以为得了高血压已经很惨,变成了H型高血压就是惨上加惨了。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H型高血压治疗目标为:普通高血压/90毫米汞柱;糖尿病或肾病/80毫米汞柱;老年人高血压(收缩压)<毫米汞柱;Hcy下降≥20%或降到10umol/L以下。

如果患了H型高血压,我们应该做到:了解相关知识和坚持长期治疗。

高血压治疗的三大误区

高血压是慢病,治疗过程是一场持久战,在漫长而枯燥的治疗过程中,很多人容易走进误区。这不仅不利于高血压的恢复,甚至可能危及自身生命,所以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千万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以免造成终身悔恨。

1.不愿意服用降压药:得了高血压不一定得马上吃降压药,可以先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用一些中成药、保健品等方式缓解。如果经过医生的评估,到了高血压二期,靶器官已经有损害了,或者是高危了,血压持续超过毫米汞柱,那么这时就需要服用降压药了。不要畏惧吃药,现在很多降压药都是1天1次的,副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小,但一定要遵医嘱服用,不能乱吃。

2.不难受,不吃药:很多人平时没有任何症状,也没做过检查,压根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结果一来就中风了。

3.不按医嘱服药:有些高血压患者看到身边患者服用这个药,或者用那个仪器效果不错,就盲目地“跟风”。市面上的高血压药物林林总总、琳琅满目,自己很难辨别好坏,所以在选择药物的时候一定遵医嘱。

高血压的自我保健

1.高血压的饮食

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能坚持保证完全规范饮食并不容易。那么高血压患者到底该如何调节自己的饮食呢?

A.碳水化合物:适宜的食品(米饭、粥、面、面类);应忌的食品(番薯、干豆类、饼干类)。

B.蛋白质:适宜的食品(脂肪少的食品,如牛、猪的瘦肉、鱼、蛋、牛奶和牛奶制品、大豆制品等);应忌的食品(脂肪多的食品,如牛、猪的五花肉、排骨肉、鳗鱼、金枪鱼、香肠等)。

C.脂肪:适宜的食品(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酱);应忌的食品(动物油、生猪油、熏肉、油渍沙丁鱼)

D.维生素、矿物质食品:适宜的食品(菠菜、白菜、胡萝卜、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黄瓜等纤维少的蔬菜类,苹果、桃、橘子、梨、葡萄、西瓜等水果类,及海藻类、菌类);应忌的食品(不易消化的蔬菜如牛蒡、竹笋,刺激性强的蔬菜及调味品如辣椒、芥末、咖喱)

E.少吃盐分高的食品:加工食物,如罐头、火腿、烟肉、香肠等;腌制食品,如腊肠、咸鱼、咸菜、卤味、咸蛋等。

F.多吃含钾丰富的食品:番茄、胡萝卜、西兰花、土豆等蔬菜,香蕉、芒果、椰子、木瓜等水果,以及果仁、牛奶、谷类等。

2.高血压的运动

高血压患者应首选有氧代谢运动:快步走路,也可选择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健身舞、跳绳、爬山等。

运动虽然利永远大于弊,但是为了切身的健康,高血压患者的运动量应该坚持“三、五、七”:

“三”指3公里,30分钟以上,一次走完最好,两三次走完也可以;

“五”指每周运动5次左右,如能每天都运动就是有规律的健身运动,最为理想;

“七”指运动剂量达到中等量运动,中等运动是指运动总心率达到(-年龄)次/分。

高血压患者在运动中应该注意的是:

1.四大误区

A.清晨过早运动;

B.每周一次大量剧烈运动;

C.身体不胖不瘦就不锻炼;

D.运动后大量喝水和冷水浴。

2.四大禁忌

A.生病或身体不适时应停止运动;

B.饥饿时或饭后一小时不宜运动;

C.运动中不可立刻停止,要遵守运动程序;

D.运动中有任何不适现象应立刻停止。

高血压治疗的常见问题

1.H型高血压不治疗,行吗?

不行!

H型高血压是当前脑卒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若不进行治疗,任其自然发展,会明显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中风、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衰的风险。研究表明,治疗H型高血压,可降低中风风险72%。

2.没有症状需要治疗吗?

需要!

H型高血压的程度与并发症相关,而与患者自身症状不一定相关。即使没有症状,H型高血压对患者脏器的损害也是持续存在的。所以必须要及时治疗,而且要早期治疗。

3.可以随意选用降压药物吗?

不可以!

用药应根据患者病情、血压严重程度、并发症、合并症等进行个体化治疗,切勿人云亦云。高血压急症应选用快速降压药。控制血压选用长效且效果平稳的降压药。如果一种药物效果不满意则需要请教医生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特别是有并发症时应选用对相应靶器官有保护的药物。

4.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就可停药吗?

不可以!

目前尚无治愈H型高血压的方法,只有在服药期间才有效果。如果H型高血压正常就停药,那么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或早或晚将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因此,治疗H型高血压的药物需要长期服用,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把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血压降得越快越好吗?

不是!

高血压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缓慢过程,人体对此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故有些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所以除了高血压急症之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操之过急。如果超出了调节范围,重要脏器的血流量不能保证,反而会造成头晕心悸等不适。

6.治疗H型高血压,就可以不得脑中风吗?

不绝对是!

循证医学研究显示,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大于3年,可以较传统治疗方案进一步降低脑卒中风险25%~37%,总体减少脑卒中风险72%。

7.治疗H型高血压,吃的药越多越好吗?

不是!

循证医学研究显示,单纯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已可以有效控制H型高血压,部分患者需要联用其他降压药,但无需服用其他B族维生素。

结语

H型高血压会造成心、脑、肾的损害,是导致中国冠心病、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对于H型高血压,我们一定要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即选择控制多重危险因素的降压药物,并坚持治疗,才能达到靶器官的保护。

除了药物治疗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如果你海吃海喝,又抽烟又喝酒,即便你吃再多药也没有用。治疗高血压不能全靠医生,久病成良医,有的高血压患者甚至比医生还了解该怎么去调整自己的身体。

治疗高血压是一场持久战,高血压人群想要和正常人一样长寿,过正常人一样有质量的生活,除了要坚持药物治疗外,还要戒除不良的生活方式,为健康而做出改变。

专家推荐Experts

吴慧英

现任中科·名中医堂主任中医师

原江西省卫生厅中医处副处长、江西省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江西省针灸学会副会长。从事教学、临床及中医行政管理工作近40年,擅长中医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及养生保健。

#中科体检







































白斑专科著名医院
最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wbh.com/jbyf/9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