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S(NationalHealthService,NHS)是英国公共医疗保险的统称,保险费用由政府承担,主要来源于国家税收,个人承担极少的部分。而家庭医生制度则是NHS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界公认为家庭医生制度的典范。
在英国,家庭医生主要由全科医生(generalpractitioner,GP)承担,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综合性、延续性的医疗服务。当有医疗问题需要解决时,绝大多数居民会首先联系自己的家庭医生(急诊除外),由家庭医生首先处理,或者根据具体病情转诊给专科医生治疗,治疗结束后仍旧回到家庭医生那里。
有报道称:“记者从17日举行的‘中国家庭医生论坛’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95%以上的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人群覆盖率超过35%,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65%。
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从今年9月至12月,有关家庭医生的数据一下子从3.2亿涨到4.3亿,再涨到如今的5亿。
“社区的老头老太太都知道家庭医生,我们先普及的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随后才会在全体居民中推广。”在卫计委此前组织的活动中,北京市西城医院的一位负责人说,当天展览路街道为户口在展览路的人员进行了家庭医生的现场签约。此次签约的人数也将统计上报,最终汇总,成为5亿这个数字中的一部分。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向东介绍北京的情况时表示,家庭医生会对4类慢病进行在家监护。“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这四类慢病患者,符合条件、病情稳定、进行签约的、适合在家的,可以在家获得家庭医生的监护。”为此,北京市还将之前很长一段时医院的四类慢病的用药下放到了社区。
此外,北京部分社区对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人会提供上门输液服务。
杭州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年开始实行,目前已实现城乡的全覆盖,全市签约服务对象达到多万人,其中60岁以上覆盖比例达到42%以上。但,杭州地区的签约医生只有约名。
在国内,对「家庭医生」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整个家庭的健康问题都交由一个签约医生处理,这个医生则被称之为家庭医生。
中国的家庭医生签约,主要承担者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的全科医生。与公众所见不同的是,疾病的诊疗只是全科医生日常活动的一部分。
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老年人的健康体检、残障人士和长期卧床病人的上门访视以及每年的继续教育(医生应该要终身学习)、住院医生的带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其他行政任务等等,都属于全科医生的活动范围,有些地区全科医生还要承担计划生育、预防接种的任务。
中国家庭医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全科医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全科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医生数量的缺乏和质量的欠缺。
我国目前的全科主要还是内科为主,诊疗对象主要是社区的老年人群,所以家庭医生签约的对象也针对的是老年人。
全科不全,是制约家庭医生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什么是全科医生?简单地理解,全科医生就是家庭医生,在中国也叫社区医生,是以社区和家庭为背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综合、持续照护的一个群体。中国现在的全科医生有多少?根据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的数据,国内全科医生数总计有18.9万,而注册为全科专业的医生数量却仅为6.8万。
可见,有部分医生虽然持有全科资质,但并没有选择把执业范围变更为全科医学专业。
中国的全科医生队伍现状如何?对比来看,发达国家中全科医生在医生中占比较高,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占比分别高达46%、45%、48%,英国占比达到28%,而中国仅占6%(数据来自OECEhealthdata)。
从这些数据看起来,中国在全科医生推广的道路上简直困境重重。主要面临以下两点:
具备全科资质的医生数量远远不够;
即使具备了资质,很多医生也缺乏动力或条件进行全科执业。
焦作市武陟县大城村卫生室:
1.落到纸上的口头约定
这是一个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里面只有3名村医,但负责的人口却多达人。
这些年,这3名村医的工作重心也随着医改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看病为主,变成了「以预防为主」。他们为村民提供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比起原来,更多的口头约定落到了纸面上,写进了契约中。
比如,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可以免除诊疗费;比如,按基本公卫服务的要求,对慢病和精神病病人进行随访;再比如,履行家庭医生的签约责任:分片包户,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的上门服务。
截至目前,当地已有人完成了家庭医生签约,签约率高达94.1%。
2.真切的回报
为了全科医生们的积极性,年市财政就拿出了专项资金,按4元/人/年的标准,通过绩效考核发放。由市区二级财政负担共出资约万,激励当时的近个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一个团队约增加收入2万元。
焦作市的家庭医生一般上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班,下午进社区为行动不便符合入户条件的签约户提供上门服务。签约团队奖惩分明、有合理的绩效机制。
后来,焦作市又制定了拓展10项服务项目,包括家庭控烟指导、居家环境健康指导、康复指导、就诊咨询等服务内容。团队经过年终的考核,根据服务数量、质量,满意度等,获得奖金并用于团队内部分配。
年,焦作市人社部门计划在医保基金拿出10元/人,对签约团队进行奖励。财政部门计划将人均补助由原来的4元增加到5元,两部分共15元。
假设团队签约人数0人,该团队可增加约3万元的收入。团队平均每人增加-元/年。这极大地激励了家庭医生团队履约并通过考核,增强了全科的岗位吸引力。
互联网+家庭医生
医院处于中原腹地,据郑州和开封都是30公里。作为医院,医疗卫生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除了基础设施等,医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政策机遇,建立了高效的远程会诊中心,发挥县级龙头作用,利用信息平台积极帮扶乡镇卫生院、助力基层家庭医生签约。
自年以来,开展远程会诊例、心电诊断例、影像诊断例,使县乡患者都能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中牟县采取「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乡村医生」的层级化签约服务,做到「6有」:有队长、有章程、有工作计划、有帮扶专科、有分包村庄、有下乡补助。
每周,组织两次医生到卫生院进行坐诊、会诊、手术、查房、讲课。定期到分包村庄进行义诊、宣教,形成良好运转的1+1+1模式。
在这里,互联网让家庭医生插上了翅膀,惠及更多的群众。
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王留义认为: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还是全科医生数量不够、质量不高。争论可以继续,但探索不能停步。
换句话说,就是先把人才培养好了,再通过各种政策和市场的激励,让基层有活力、让百姓有获得感,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有签有约」。
河南省卫生计生委科教处的徐宏伟处长也指出:医院建立全科具有标杆作用,医院全科医学的样本,也是培养基层家庭医生的摇篮,更是整个全科医学发展的引领。
医院就开设了全科医学科,并把科室的主要目标放在培养医生和人才带教方面。
在人才的激励机制方面,王留义坦言,希望更多的政策红利尽快释放。临床教学过程中遇到过不少全科人才因为待遇和职业发展转投向其他科室,他也坚信这种局面在不久会被扭转过来。
科室的王勇副主任用实际行动佐证了王留义的预判。
王勇原来是一名普内科的副主任医生,主要的研究方向在于高血压的临床诊治。但后来她发现,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未来的主要场景都会发生在基层。
因此,她毅然转岗到了全科。对于基层药物目录放开、医保政策的杠杆作用进一步强化,她也充满期待。
河南省为解决基层全科医生短缺的问题,做了很多政策探索和突破。
尤其是基层执业医师的转岗培训后,可以加注一门「全科医学」、从而拓宽执业范围,对基层有很强的吸引力,目前已经累计培训人,计划每年完成培训人。
在年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实做好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实行全科医生双注册制度等措施,有效扩充全科医生队伍」外,一份最新的重磅文件会对「加注」或者说「双注册」这项政策突破给予肯定。
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的关系是什么?他俩指的是同一个事情吗?
这几年,大家也看出来了,医改的一大重点就是分级诊疗。而全科医生的培养、使用,家庭医生的签约,就是推动分级诊疗的「一大法宝」。
从年下半年开始,就有许多家庭医生的相关政策出台,国家从人才培养、薪酬回报、签约模式等多方面着手,力争在医疗服务体验改善的同时,提升全科医生待遇,通过良好的激励机制达成医生、病人、监管多方共赢的局面。
来源:
丁香园
北京青年报
栏目
养生保健,文化旅行,商界故事,心理学
武术,舞蹈,音乐,运动,装备
英语,韩语,日语
合理使用医疗资源,避免浪费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