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到年,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将逐步形成,并且力争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健全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组织实施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福建)医疗卫生改革促进项目。加大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投入,医院建设。医院建设,带动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加强儿科、产科、精神科等“补短板”建设,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同时,按照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医院全面纳入分级诊疗体系。到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达到95%,县(市、区)远程医疗服务和基层医疗机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覆盖率达到80%,力争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及70%的村卫生所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具备相应的医疗康复能力。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医保支付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医院参与分级诊疗的积极主动性。明确医疗机构急慢分治服务流程,畅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间转诊渠道,推动形成“小病在基层、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到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力争达到65%以上。
全面深化基层综合改革我省将推进各县(市、区)政府设立公立医疗机构管理委员会,统筹管理县域内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医院综合改革,建立院长目标年薪制和全员目标年薪制,完善工资总额、绩效分配、人事编制和财务管理等制度。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法人主体地位,落实人事、经营、分配等方面自主权。在县级卫计部门设立基层卫技人员管理服务保障中心,探索卫生技术人员“县管乡用”管理机制;加强编制动态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在核定编制数内,采取入编和占编不入编两种方式聘用人员。建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年基本完成村卫生所达标建设。
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我省鼓励打破行政区域壁垒,以医保支付为纽带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
同时,通过医师多点执业、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物配备、医疗联合体实行医保总额包干等方式,引导医疗联合体内部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推动厦门市加快城市医疗集团建设,采取“院办院管”的形式,统筹安排市区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推进省、医院组建区域专科联盟。到年,医院和公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
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为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我省将重点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项目、考核激励机制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实现突破。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
建立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为主,二、医院专科医生为辅的家庭医生队伍,医院专科医生到基层服务。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向签约服务的医务人员倾斜。到年力争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
记者:李希文健康福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