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或腰椎疼痛,做影像检查经常会查出骨质增生,很多人便以为揪出了疼痛的“罪魁祸首”。专家认为这在多数情况下是误解。事实上,骨质增生是人体自然的生理老化现象。颈痛或腰痛症状的出现,多与肌肉劳损引起的炎症、缺血缺氧有关,而不是骨质增生所致,积极进行局部消炎和镇痛治疗往往便能得到缓解。
●颈痛或腰痛症状的出现,多与肌肉劳损引起的炎症、缺血缺氧有关,而不是骨质增生所致
●积极进行局部消炎和镇痛治疗往往能得到缓解,另外,骨质增生人群要避免长期剧烈的运动
现象:病人谈骨质增生色变
“医生,我这腰痛(颈痛)是不是因为骨质增生?能治好吗?”“医生,我以前用过治疗骨质增生的药后感觉好多了,能不能再开些?”——在骨科门诊或病房,常见因腰痛或颈痛的患者拿着各种影像资料忧心忡忡地来找医生。
“他们一开口就提到骨质增生,甚至对骨质增生谈之色变。”专家发现,很多人出现颈痛或腰痛时,一旦拍X线片、磁共振或CT检查发现有骨质增生,便以为揪出了疼痛的“罪魁祸首”,并到处想方设法打听消除“骨质增生”的“妙招”。而迎合这种心理的各种虚假广告铺天盖地,从偏方、维生素、补品补药甚至各种各样的治疗仪器应有尽有,有意无意的“引导”让人误以为一定要把骨质增生治疗好才能解除病痛。
实际上,很多颈痛或腰痛症状的出现是与肌肉劳损引起的炎症、缺血缺氧有关,而不是骨质增生本身引起的,只要积极进行局部消炎和镇痛治疗就可以缓解疼痛。只是骨质增生位于肌肉引起的无菌性炎症附近或周围,所以易被误为疼痛“元凶”。
解读:骨质增生未必会引起疼痛
“很多人一直没弄清楚骨质增生到底是怎么回事。”专家称,很多病人是通过广告等渠道知道“骨质增生”这个词的,并把它当成病名,却不了解这其实是人体自然的生理老化现象。据他介绍,人到了25岁以后就会出现退行性改变。而骨质增生正是长期反复肌肉劳损引起局部磨损、破坏及炎症反应,而使肌肉附着的骨头表面修补、硬化所形成的一层钙化物质。
长了骨质增生是不是就一定会痛呢?未必!
骨质增生会不会引发症状,要看是否有压迫到神经根或是脊椎,如果没有的话就不会有什么让人不适的症状产生。相反,如果对血管造成了压迫,就会出现头晕,而如果骨质增生刚好压迫到附近的神经根或是压迫到脊椎,就可能会出现腰部疼痛、僵硬、弯腰不灵活、肌肉无力等症状。
为何颈椎或腰椎疼痛,一做影像检查经常会查出骨质增生呢?那是因为颈椎和腰椎日常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大,应力比较集中,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比如,有时因外伤、劳损等原因,使得脊柱周围的肌力平衡失调,椎间盘、韧带及椎间关节产生退行性改变,导致椎体间或后方小关节不稳,甚至产生椎体间的滑移,所以这些部位更易出现影像上的骨质增生改变。
另外,颈、腰段的神经根主要支配上、下肢的感觉、运动、反射和肌肉活动,当这些部位的骨质增生累及椎体周围的窦椎神经或神经根,产生腰部疼痛或下肢神经根的刺激症状,也更为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提醒:莫长期同一姿势久坐久站
尽管骨质增生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但近年来有年轻化的倾向,办公室白领、流水线的工作人员、空乘、金融工作者、计算机族等由于工作的关系,长时间维持久坐、久站的同一个姿势或姿势不正确,导致颈肩及腰部肌肉劳损,易使颈腰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颈腰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使颈腰部肌肉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
长久保持这种不协调的状态,不但加剧了颈腰后部的肌群、韧带、筋膜牵拉和劳损程度,还使得椎体前后缘的骨骼软组织容易过度磨损、增生。再加上相关部位的小关节扭转、侧屈过度,久而久之更容易引起损伤,导致发生颈腰椎椎体边缘、小关节的骨质增生。
对策:对症处理可缓解症状
骨质增生就像人们面部随着年龄增长的皱纹一样,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强行彻底、有效地消除。事实上,多数人骨质增生并没有明显症状,也不需要特别治疗。即使有不适,关键也不是消除骨质增生,而是在于是否消除了骨质增生周围的无菌性炎症。一般在增生的相关部位出现疼痛时,可用消炎镇痛药或封闭治疗进行对症处理,也可辅助采用热敷、理疗等促进血液循环,或用艾灸、敷外用膏药助通经活血止痛。另外,按摩与牵引也有助于局部肌肉的放松和缓解疼痛,必要时也可考虑施小针刀减轻神经压迫。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查出明显骨质增生的人群要避免长期剧烈的运动。因为长期剧烈运动可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受力不均、负荷过重,加重疼痛病情。但日常适当的运动仍是必要的,单次运动也要把握好强度,避免对增生部位和附近的肌腱造成太大刺激。另外,出现症状或曾有过疼痛史者,在气候多变的时节尤要注意相关部位的防寒保暖,以缓解或减少不适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