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脚踝,危害多!
首先,在中医理论中,脚踝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三阴交。此穴受到寒邪将直中肝、脾、肾三条阴经,尤其对于女性,可能会引起因脾胃虚寒,脾肾阳虚导致的如腹痛、腹泻、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等一系列症状。其次,裸露部位可能出现冻疮,以及局部青紫、瘙痒、溃烂等症状。第三,脚踝暴露在外导致人体受寒,进而感冒、发烧。另外,还有些病可能在人上了年纪后才会突然冒出来。这些因为寒凉所致的疾病,往往难以治愈。脚踝受损易使静脉“塞车”。脚部是人的“第二心脏”,脚踝是左右脚部血液流动的重要关口。如果脚踝柔软有弹性,则回心的静脉血液就能顺利通过脚踝。如果脚踝僵硬、老化,回心的静脉血液就会像“塞车”一样淤积在脚踝附近,加重心脏负担,长期下去可增加患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医生提醒,冬季气温较低,由于脚踝的皮下脂肪极其薄弱,很容易受到冷空气的侵袭,如果脚踝长期暴露于外,很容易造成脚踝部血管僵硬和收缩,影响血流速度和黏稠度,导致静脉血液不能正常回心。关节炎可“潜伏”至中年才发作。中医认为,脚踝是人体较为脆弱的地方,薄弱的皮下脂肪保温性很差。医生提示,如不注意脚踝的保暖,容易导致寒湿入络,引发关节炎和风湿痛。这些症状未必会立马发作,甚至可能“潜伏”至中年。“人老腿先衰,腿衰足先寒”。不起眼的脚踝上,分布着淋巴管、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如果温差较大,脚踝部位的血管会突然收缩,感觉神经会出现应急反应,滑膜可能会出现水肿、充血等症状。冬季保暖,该注意什么?冬季,很多人紧闭门窗,足不出户。但由于紧闭门窗,室内空气流通不佳,导致空气污浊,容易引发头昏、出汗、咽喉干痛、胸闷不适等症状。“三分饥寒,七分温饱”是古人总结出的经验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保暖过度,容易使机体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耐寒能力降低,反倒容易引发一些疾病。所以,冬季保暖也要注意,不是只要暖和就好,下面来看看正常的冬季保暖应该做些什么?1
头要保暖由于冬季天气多伴有风,且常常寒流侵袭,如果只注意身上穿得暖和,而不注意外出时戴帽子,不仅热能会从头部散发,而且又因屋内温度高于户外,还很容易受寒感冒。因此,家长要记得孩子外出时给他戴帽子,尤其冬季早上出门上课时,天气比较冷,更要注意头部保暖。2
背要保暖中医认为背为肾脉所居,感冒受风寒多从背部起始。所以保持背部温暖,不仅可防感冒、固肾强腰,而且可防旧病复发、加重。因此,冬季给孩子购置被子时以棉或丝绵为宜,保温隔寒性能好,同时要让孩子养成夜间起床时披衣的习惯以防感冒。3
脚要保暖医学专家认为,脚距心脏远,血液供应少,脚背脂肪薄,保暖性能差,受寒冷的刺激最为敏感。如果脚着凉,全身健康均可能受影响。因此,冬季应注意足部保暖。所以,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在晚间临睡前热水烫脚,搓脚心涌泉穴,以保持末梢血液循环良好,利于保健。如果孩子之前有过冻伤史,可用葱须加花椒的热水洗烫脚。此外,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提醒孩子更换更厚的鞋袜,保持脚部不受凉。4
以“动”防冻冬季由于气候寒冷,人们多不愿出外运动。其实,越是寒冷,越应多多运动,因为运动是驱除寒冷的最好办法,还可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家长们可以选择在比较暖和的日子里带着孩子出门锻炼一下,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也可选择室内健身场所如跳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5
保暖勿忘通风和补水老师应该提醒学生们,冬季要勤给室内通风,以确保大家能够呼吸到足够的新鲜空气。在家里,为了防止室内空气干燥,家长可以可以在室内或靠近暖气的地方放上一盆水,也可选择加湿器保持室内空气潮湿。同时,要提醒孩子多饮水,最好在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各饮用一杯水,以确保体内有足够的水分。老师、家长,冬季防寒保暖不能掉以轻心,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照顾自己的身体!往期推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年月日专项练习题,收藏起来!
小学数学1—6年级递等式计算专项练习,给孩子练练
惊醒千万家长!这种教育方法最无效,却有很多人还在用!
戳这里,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完整版电子资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