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于斌
专题最后更新日期:-05-01.
专题提纲总结与推荐
引言
轴性颈痛综合征
颈椎软组织损伤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
颈椎关节突关节综合征
“挥鞭伤”综合征
急性轴性颈痛的治疗
姿势调整
药物治疗措施
家庭锻炼
脊柱推拿
颈托
低能级激光疗法
持续性轴性颈痛的治疗
牵引
物理疗法
按摩疗法
脊柱推拿和手法治疗
药物治疗
疼痛触发点注射
肉毒毒素注射
经皮神经电刺激
电磁疗法
颈内侧支神经阻滞
经皮射频神经切断术
针刺疗法
手术
气功
低能级激光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
伴肢体疼痛和/或神经系统功能缺陷的综合征
患者教育
总结与推荐
参考文献
图表查看全部图像
Neckrotationexercise
Necktiltingexercise
相关专题患者教育:细菌性脑膜炎(基础篇)
患者教育:肌肉拉伤(基础篇)
患者教育:颈部疼痛(基础篇)
成人颈痛的评估
老年人的药物处方
脊柱推拿术在肌肉骨骼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脊髓型颈椎病
颈神经根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
颈神经根病的治疗和预后
Acupuncture
Patienteducation:Neckpain(BeyondtheBasics)
引言大约10%的成年人群在某个时刻出现颈部疼痛。其患病率与腰痛相似,但是很少会有患者因颈痛而耽误工作时间,而且会发展为神经功能缺陷的患者不到1%。
无论疼痛病因如何,大多数患者都能经过保守治疗恢复[1]。那些症状严重或持续到足以需要医疗照护的患者,通常给治疗带来挑战,因为患者症状及体格检查结果多变、诊断性影像缺乏特异性、鉴别诊断范围宽泛,以及有关处理的循证指南相对缺乏。
影响颈椎的临床疾病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类是可引起严重轴性颈痛的疾病;另一类是主要引起四肢疼痛和/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可引起轴性颈痛的疾病包括颈椎软组织损伤、颈椎间盘内破裂综合征、颈椎关节突关节性疼痛、颈椎“挥鞭伤”综合征和肌筋膜疼痛。可引起明显的四肢症状和/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包括颈神经根病和脊髓型颈椎病。
用于治疗轴性颈痛的各种方法通常应用于伴随有四肢疼痛综合征的颈部疼痛患者。与非特异性治疗相比,针对轴性颈痛某一特定原因的初始治疗尚未显示出可改善预后。相反,伴或不伴神经系统功能缺陷的四肢疼痛患者更可能具有慢性症状并且需要特定的手术干预。然而,外科手术对于大多数单纯轴性颈痛患者没有作用。
颈部相关疼痛的处理总结在此。具有颈部主诉患者的评估将单独讨论(参见“成人颈痛的评估”)。
颈椎神经根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将在别处详细讨论。(参见“颈神经根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和“颈神经根病的治疗和预后”和“脊髓型颈椎病”)
轴性颈痛综合征年,一个代表多个专科和机构的颈部疼痛工作组推荐使用一个简单的颈部疼痛(严重到需要患者就医)分级系统[2]:
●Ⅰ级:无重大病理学变化征象并且几乎不会干扰日常活动
●Ⅱ级:无重大病理学变化征象但可能会影响日常活动
●Ⅲ级:有神经系统体征或症状的颈部疼痛(神经根病)
●Ⅳ级:有重大病理学变化(如不稳定或脊椎感染)的颈部疼痛
研究尚未评估这种或其他分类方法是否有助于确定治疗的紧急性和干预措施的适当性。
一些累及颈椎和脊柱支持性肌肉的疾病可导致轴性颈痛。这些疾病(包括颈椎软组织损伤、颈椎间盘源性疼痛、关节突关节综合征和“挥鞭伤”综合征)将单独作更详细的讨论。(参见“成人颈痛的评估”)
颈椎软组织损伤—颈椎软组织损伤是一种非特异性诊断,与损伤导致的颈部和上背部肌肉痉挛有关。具有急性轴性颈痛和斜方肌疼痛的患者,如果已经排除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即可诊断为颈椎软组织损伤。
颈椎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包括家庭运动疗法、动作幅度温和的锻炼及物理疗法。在急性期,使患者相信该病存在自然改善的可能性非常重要。手术干预对于这种病情并无作用。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颈椎间盘源性疼痛(或颈椎间盘内破裂综合征)是指症状性椎间盘相关颈部疼痛,这可能是导致颈部疼痛最常见的病因。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在症状性和无症状患者中均常见,该术语更适合用于影像学诊断而非临床综合征[3-7]。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是由椎间盘系统结构紊乱造成的,伴或不伴炎症特征。轴性疼痛比四肢疼痛更为严重,并且当颈部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时,疼痛常常加剧。检查结果应该证实,活动范围内的轴性颈部不适、活动范围减小及神经系统检查结果正常。
颈椎关节突关节综合征—关节突关节通常被称为小面关节,也可引起轴性疼痛,并很可能是“挥鞭伤”综合征相关颈痛和头痛最常见的病因[8,9]。这种综合征可能与椎间盘源性疼痛一样常见,是非创伤性颈部疼痛相关性椎关节僵硬的一个常见病因[10]。
疼痛常位于中线或代偿性稍微偏向一侧。与颈椎间盘源性疼痛一样,轴性症状比四肢症状更严重。
“挥鞭伤”综合征—颈椎“挥鞭伤”综合征是由颈椎突然做屈曲/伸展运动的创伤性事件所引发。在此类损伤中,疼痛可持久,诊断性检查几乎没有可识别的异常。损伤可能会影响颈部多个部分,包括软组织、脊神经、椎间盘、后纵韧带、关节突关节和其他骨性结构。
急性轴性颈痛的治疗因为导致颈部疼痛的基础疾病复杂多样,目前还未发现哪种或哪一组治疗方法更好。治疗必须个体化,并根据疼痛控制和症状时间长短(急性vs慢性)调整,如果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则必须更改治疗方案。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疗效应基于客观测量结果,包括体格检查结果。(参见“成人颈痛的评估”)
治疗应该包括着重于教育患者了解该病普遍性、自然改善的倾向(无论解剖表现如何),以及心理健康、身体素质、正确姿势和人体工程学的重要性。应该告知患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的几率较高,以及这些表现有可能先于症状出现且很可能将在症状改善后持续存在。患者与医护人员容易紧盯着X线摄影和MRI检查所示解剖表现,而上述这些要点有助于克服这种自然倾向。
任何治疗方案的目的,都在于减轻疼痛、减少肌肉易激惹和痉挛、恢复正常的颈椎前凸,以及恢复功能。在保守处理的最初2-3周,大多数轻度至中度软组织损伤可得以缓解。有严重的轴性颈痛,尤其是“挥鞭伤”损伤的患者,其包括头痛在内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11]。
“挥鞭伤”后,社会心理因素对于预测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非常重要[12]。一项纳入例加拿大“挥鞭伤”患者的研究发现,在控制初始损伤严重程度及其他预后因素的情况下,在损伤后的第1个月到全科医师处就诊2次以上或到脊椎按摩师处就诊6次以上的患者恢复得更慢[13]。由此,作者猜测更积极的治疗可能会促进疾病行为和致残。“挥鞭伤”后,与预后不良相关的其他因素包括损伤初始时报告的头痛、颈部或腰部疼痛,受教育水平较低,未使用安全带,颈部致残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评分较高和女性[14]。
轴性颈痛综合征的急性治疗包括姿势调整、药物治疗措施、理疗、脊柱推拿和低能级激光疗法(low-levellasertherapy,LLLT)。颈根部和上背部冰敷或热敷可暂时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目前几乎没有来自对照试验的证据。基于我们处理这些疾病的临床经验,推荐如下。
姿势调整—简单的姿势调整是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坐直并保持肩膀向后、开车时手臂微抬(如将手臂搭在扶手上),以及避免携带单肩包或单肩工具。
睡眠姿势非常重要。头部和颈部应与身体保持成一条直线,最好将一个小枕头垫在颈部下方。有益的睡眠姿势是让患者仰卧平躺,并用枕头将大腿垫高,这样可将竖脊肌拉平。避免颈部伸展对于由钩突肥大或椎间孔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椎间孔狭窄的患者有帮助。
避免长时间保持坐姿往往非常有帮助。患者应限制坐在视频终端前的时间、限制长时间使用电话,以及限制过度的精细手工工作[15]。具有颈部不适且从事久坐工作的患者应努力经常从坐位转换为站立和行走,进行颈部活动范围锻炼,并尽可能保持中立姿势(neutralposture)。
药物治疗措施—尽管证据有限且不一致,但是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可能对轻度至中度疼痛有效,通常是药物治疗的主体[16-18]。偶有疼痛更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弱阿片类镇痛药或曲马多;这些药物可用在急性期。
可以在夜间使用肌肉松弛剂,包括环苯扎林(10-30mg/d)和苯二氮卓类(奥沙西泮,10-30mg/d)。有关肌肉松弛剂缓解颈部疼痛有效性的证据,不如NSAIDs有力[17]。如果在日间使用环苯扎林,一次5mg,一日3次的剂量似乎与一次10mg,一日3次的剂量同样有效,并且能减少嗜睡的发生[19]。轻微创伤后的最初48小时,在高剂量布洛芬用药方案中添加环苯扎林似乎并不能提供额外的疼痛缓解[20]。环苯扎林、美索巴莫和卡立普多具有抗胆碱能特性,更可能导致较年长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该人群要特别注意镇静作用,该作用可见于非苯二氮卓类和苯二氮卓类肌肉松弛药。对于急性颈痛的较年长患者,如果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和非药物治疗措施没有反应,则可能需要有时间限制的低剂量弱阿片类药物疗程,并需要预防便秘。(参见“老年人的药物处方”)
家庭锻炼—家庭锻炼可保持关节活动度并有助于患者积极参与到他们的医疗中。一旦急性症状得到控制,则应开展每日柔和的拉伸锻炼(包括肩部绕动和颈部拉伸):
●颈部旋转(图片1)
–慢慢地将头向右转。用指尖在下巴处施压。保持这样的姿势几秒钟,然后回到正中。向左边重复同样的动作。
●颈部倾斜(图片2)
–将头向右倾斜,试着用耳朵触碰肩端。用指尖在太阳穴处施压。保持这样的姿势几秒钟,然后回到正中。向左边重复同样的动作。
●颈部弯曲–试着用下巴触碰胸部。保持几秒钟,然后回到中立位。缓慢吸气,每次弯曲颈部时缓慢呼气。每次弯曲颈部时放松颈部和背部肌肉。
●肩部绕动–采用坐位或站立位,将手臂向后伸。试着将肩胛骨向中间挤到一起,然后把手臂向前再向后有节律地做划船动作。
应建议患者在开始锻炼前,利用浴缸、淋浴或在微波炉中加热过的湿毛巾热敷颈部和上背部。轻轻拉伸肌肉,一组重复10-15次,每次保持5秒钟。最好在早晨和即将就寝前进行锻炼。(参见“Patienteducation:Neckpain(BeyondtheBasics)”)
急性疼痛缓解后,应每周继续进行3次伸展锻炼以保持颈部的柔韧性。
脊柱推拿—脊柱推拿是手法治疗的一种形式,包括关节运动超过其平常活动范围终点,但未超过解剖学活动范围。(参见“脊柱推拿术在肌肉骨骼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现存的有关脊柱推拿对急性颈部疼痛患者有效性的数据很少。一项随机试验将例急性或亚急性颈部疼痛(已持续2-12周)的患者分配到脊柱推拿组、药物治疗组或家庭锻炼组[21]。随访8、12、26和52周后发现,与药物治疗组(NSAIDs、对乙酰氨基酚、麻醉剂和/或肌肉松弛药)相比,脊柱推拿组患者的自我报告颈痛减轻。但是,与平均进行15次脊柱推拿相比,2节课的家庭锻炼指导可达到类似的疼痛改善效果。这个试验的限制性因素在于缺乏对受试者和治疗提供者的盲法。也没有安慰剂对照组或假治疗对照组。由于在现有证据方面研究存在局限性,并且有严重不良结局(包括永久性损伤或死亡)的较小风险,所以不推荐将颈椎推拿作为急性颈部疼痛的一线治疗方案。脊柱推拿可能适合那些对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家庭锻炼指导)无效的患者。(参见“脊柱推拿术在肌肉骨骼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关于‘颈痛和头痛’一节)
颈托—不应鼓励常规使用颈托;事实上,常规使用颈托会延迟症状缓解[22,23]。有关颈部疼痛中使用颈托的代表性研究如下:
●在一项研究中,将61例“挥鞭伤”患者随机分配至颈托制动加休息组或早期积极运动组;在8周时,积极运动组颈部活动程度和疼痛强度比颈托制动加休息组的改善更明显[22]。
●在一项纳入例急性“挥鞭伤”患者的研究中,其中例患者被分配至佩戴颈托组,92例患者被分到常规处理组[11]。例患者(62%)在6周时疼痛仍持续。两组患者在疼痛、完全恢复、症状改善或恶化方面无差异。
●一项系统评价得出结论认为,“挥鞭伤”治疗的论据相对较弱,但是采用积极的干预措施可能会有效,通常不推荐休息和制动[24]。
尽管如此,软颈托安全、价廉,并且在疼痛加剧时期可能有帮助,特别是当疼痛影响睡眠时,使用颈托可有助于睡眠。为了避免肌肉萎缩的发生,强调在白天应短时间(3小时或以下)佩戴颈托,而且仅佩戴1-2周很重要。
低能级激光疗法—LLLT是采用非热能、单一波长的光照射不适部位。虽然尚不清楚其确切作用机制,但有人认为LLLT可能有助于组织修复、减轻疼痛和/或刺激针刺点。一项meta分析纳入了2项评估LLLT对急性颈痛疗效的小型试验,发现与安慰剂激光组相比,随机分配至LLLT组的患者疼痛症状有改善(RR1.7,95%CI1.2-2.3)[25]。在推荐LLLT用于临床之前,需进行更大型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
持续性轴性颈痛的治疗对于症状持续超过6周的患者,应进行放射学检查以明确其颈部疼痛的病因。(参见“成人颈痛的评估”)
针对慢性颈痛的治疗已经提出了许多治疗方案;然而支持许多这些干预措施有效性的高质量证据很少。对于Ⅰ级或Ⅱ级颈部疼痛的患者,锻炼和将锻炼与其他疗法相结合的多模式医疗得到最一致的证明是有益的方法[26-28]。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治疗和预防复发性颈痛的根本方法。除了上述锻炼方法,颈部疼痛的患者可能受益于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应针对患者教育和治疗性锻炼,并辅助使用其他方法,如热、冰、电刺激、牵引、肌筋膜松弛和关节松动技术。物理疗法的目的是使患者不依赖锻炼疗法,以避免对治疗产生慢性依赖。
在一项年文献回顾中,费城专家组评估了以下物理治疗形式对颈部疼痛治疗有效性的证据:锻炼/神经肌肉再训练、牵引、超声、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alnervestimulation,TENS)、按摩、温热疗法、电刺激、肌电(electromyographic,EMG)生物反馈,以及联合康复干预措施[29,30]。证据显示对本体感受锻炼和治疗性锻炼的临床收益,但评估牵引和按摩疗法以外其他方法的数据尚不充分。
一项随机试验针对例存在6个月以上持续或频繁颈痛的女性办公室上班族,比较了力量训练、动态颈部锻炼和不采取干预措施,结果发现与无干预组相比,力量训练组和颈部锻炼组在1年时疼痛明显或完全缓解的女性更多(分别为21%、73%和59%)[31]。然而,另一项针对女性办公室上班族的随机试验发现,动态肌肉训练和放松训练对缓解疼痛的效果并不优于普通活动[32]。
最佳训练课程次数尚不明确。一项随机试验针对亚急性和慢性颈痛的患者比较了1-3节理疗课程与5节理疗课程,结果发现5节课只能略微改善功能残疾和生存质量[33]。对于通常采用更多节课的情况,该研究的通用性有限。而且,对于慢性颈痛的特定亚组患者,例如挥鞭伤患者,锻炼的益处可能不同。一项纳入慢性挥鞭伤患者的随机试验发现,20节课的综合训练项目组与给予建议组在12个月时无差异[34]。
牵引—由于方法学上的缺陷,系统评价发现颈椎牵引的有效性尚无定论[35,36]。两项关于颈椎牵引的研究显示,与假牵引组[37]或安慰剂组[15]相比,牵引组并无获益。在物理疗法中进行颈椎牵引的研究未证明颈椎牵引比假牵引[35]或安慰剂更有益处[15]。
按摩疗法—年的一项系统评价发现,由于现有研究的方法学缺陷,按摩疗法对于缓解颈部疼痛的有效性尚无定论[38]。这些研究没有排除按摩可能带来即时或短期好处的可能。
脊柱推拿和手法治疗—推拿涉及到对1个或多个颈椎关节施加高速推力。这与松动术不同,松动术是指对颈部关节实施高速推力以外的所有其他手法治疗。(参见“脊柱推拿术在肌肉骨骼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中,采用轻柔松动术的手法治疗确实显得要优于物理疗法,[39]而且更具成本效益[40]。另一项随机研究发现,高速推拿并不优于轻柔松动术[41]。
一项系统评价得出结论认为仅使用推拿和/或松动术治疗机械性颈部疾病时无益处,但是与锻炼结合时有益处[42]。同时也得出结论认为,无论是推拿还是松动术都不优于对方,且无充分证据表明这两种方法对具有神经根症状的患者有用(参见“颈神经根病的治疗和预后”)。继此项系统评价之后进行的一项纳入94例机械性颈部疼痛患者的随机试验发现,与假超声法进行的常规处理相比,手法治疗(有推力和无推力手法)加锻炼(一周2次,持续3周)的联合疗法,可使短期和长期残疾评分均降低、短期疼痛得到更大程度的缓解,以及患者感知到的恢复增加[43]。
一项系统评价得出结论认为,脊柱推拿对于颈部疼痛的患者具有可证实的短期益处,但是必须考虑存在严重不良结局(包括永久性损伤或死亡)的较小风险[44,45]。由于脊柱推拿的益处未经证实以及潜在并发症,特别是对于较年长成人,所以不推荐用脊柱推拿治疗慢性颈痛。然而,如果较年轻的急性颈痛患者没有神经根症状或体征,采用镇痛药和姿势教育仍未改善,可选择脊柱推拿(参见“脊柱推拿术在肌肉骨骼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关于‘颈痛和头痛’一节)。对于部分患者而言,轻柔松动术的手法治疗联合其他治疗可能是一种合适的方法。
药物治疗—神经性疼痛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如睡前服用10-30mg的阿米替林或去甲替林)]对更为慢性的疼痛有帮助并且可恢复睡眠。
已提倡使用新型双重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药(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来缓解疼痛,尤其对于同时具有抑郁、焦虑[46]或纤维肌痛的患者。一项系统评价发现,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精神药物缓解慢性颈痛的有效性证据并不一致[18]。加巴喷丁通常用于治疗颈部疼痛;然而缺乏设计良好的试验,并且描述此药用于神经性疼痛(如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的文献更可靠。
疼痛触发点注射—目前缺乏使用疼痛触发点注射的确凿证据[17]。一项系统评价发现,短期随访中,对于无神经根症状的慢性颈痛患者,肌内注射利多卡因的效果优于安慰剂[18]。疼痛触发点注射是一种低风险的干预措施,有些人认为可能对单纯性肌痉挛和肌紧张带的患者有效[47,48]。
归因于“肌筋膜疼痛”或“肌肉疼痛”的临床发现通常代表了由颈椎潜在退行性变的潜在牵涉痛。因此,治疗应尽可能针对潜在异常。皮质类固醇的常规使用具有引起局部肌肉坏死的倾向,因此不鼓励使用。
肉毒毒素注射—关于颈痛患者随机试验的meta分析发现,与安慰剂相比,肌内注射肉毒毒素短期(4周)或长期(6个月)没有益处[49,50]。
经皮神经电刺激—在一些针对颈部疼痛患者的研究中,TENS似乎有效[51]。然而,一项系统评价发现,关于TENS对颈部疼痛治疗的可用研究质量较差,因此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52]。
继该系统评价之后发布的一项随机试验表明,与仅接受红外线照射(安慰剂疗法)的对照组相比,被分配至接受红外线照射(假治疗)加一周2次的TENS治疗或锻炼训练计划的慢性颈痛患者(n=)的残疾、疼痛和等长肌力均获得有临床意义的改善[53]。
电磁疗法—低能量脉冲电磁疗法(lowenergypulsedelectromagnetictherapy,PEMT)是一种可在家进行的治疗方法,一些针对持久性颈部疼痛患者的小型研究显示其具有一定功效[54,55]。一项系统评价发现,只有有限的证据表明PEMT的益处仅限于对慢性颈部疼痛或“挥鞭伤”综合征患者即时治疗后的疼痛缓解[52]。
颈内侧支神经阻滞—颈内侧支神经阻滞可麻醉颈椎关节突关节(小面关节)的神经支配,并且可用于颈椎关节突关节介导的颈部疼痛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尚无支持这种疗法有效性的高质量研究。一项纳入例受试者的随机试验比较了联合类固醇和麻醉剂与单独使用麻醉剂进行内侧支阻滞治疗关节突综合征,结果发现在14-16周时这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改善,且无差异[56]。这项研究的局限性包括缺乏自然病程或安慰剂对照组,以及在诊断期使用静脉镇静来确诊关节突关节综合征。
经皮射频神经切断术—根据在一项系统评价中评价的6项随机对照试验,已显示经皮射频神经切断术可轻度、短期缓解椎关节突关节相关的慢性颈部疼痛[57]。一项纳入24例挥鞭伤患者的随机双盲试验表明,经皮射频神经切断术可长期缓解疼痛;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疼痛恢复到操作前至少50%水平的中位时间延长(8日vs日)[58]。许多执业医生赞同使用经皮射频神经切断术治疗已证实为颈关节突关节疼痛的患者,但是,已有证据更好地证实了这种方法对“挥鞭伤”后有关的颈源性头痛和颈部疼痛有效[59]。
针刺疗法—关于针刺疗法对亚急性和慢性颈部疼痛患者有效性的研究相矛盾,难以得出有关针刺疗法有效性的结论[60,61]。多数这些研究的质量不足以得出针刺疗法有效性的可靠结论;关于针刺疗法的14项随机试验的一项系统评价发现,一半的研究结果显示其有积极结果,而另一半为消极结果[62]。随后一项系统评价发现,在缓解颈痛和残疾方面,有中等质量证据支持针刺治疗与假针刺治疗相比具有短期效果[63]。此外,还有中等质量证据显示,针刺治疗短期缓解颈痛的效果优于假针刺治疗。(参见“Acupuncture”)
手术—我们不推荐单纯为了难治性轴性颈痛而进行手术干预。
对于有神经根症状的轴性颈痛患者,若保守治疗失败,进行手术可能有益。如果轴性颈痛伴有明显的脊髓病性症状和体征,则需要邀请脊柱外科会诊,很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参见“颈神经根病的治疗和预后”,关于‘手术指征’一节和“脊髓型颈椎病”,关于‘治疗’一节)
气功—气功是中国的一种疼痛疗法,包括缓慢动作、呼吸锻炼和冥想(太极是气功的一种形式)。两项随机试验比较了气功与锻炼疗法治疗慢性颈痛患者(总计例)[64,65],其中一项试验还设置了一个对照组进行比较[65]。与不治疗组相比,气功更加有效;并且在6个月随访时,在这两项试验中气功和锻炼疗法在减轻疼痛和残疾方面的有效性相似。一项试验又对患者进行了额外6个月的随访,发现气功和锻炼疗法组患者的改善情况得到同样维持[64]。还需要开展更大型试验来比较气功与其他非安慰性疗法(如,传统锻炼疗法和行为疗法)对颈痛的疗效。
低能级激光疗法—对11项试验进行的一项meta分析发现,LLLT可降低慢性颈部疼痛患者的疼痛强度[视觉模拟量表减少了19.9mm(95%CI10.0-29.7mm)][25]。接受激光治疗后,能够使视觉模拟量表(mm)降低20mm,这一干预措施被广泛认为具有临床重要性[66]。LLLT治疗后,疼痛缓解可持续长达22周;LLLT组的轻微副作用与安慰剂激光组相当。然而,多数试验的病例数较少,其中部分试验由激光设备的生产公司赞助,因此引起了对偏倚的担忧。为了更好地了解LLLT的有效性及其适应证,还需要规范其治疗剂量和治疗的持续时间。
认知行为治疗—通过放松、减轻压力及慢性疼痛管理技术,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可能有助于缓解颈痛症状。年一项纳入10项随机试验的系统评价发现,短期随访时,CBT对亚急性(病程1-3个月)颈痛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优于其他类型干预[67]。对于慢性颈痛(病程3个月)患者,该系统评价发现CBT疗效优于不治疗,但与其他干预相比CBT并未改善疼痛。
伴肢体疼痛和/或神经系统功能缺陷的综合征与仅有颈部疼痛患者不同,有肢体疼痛和神经系统损伤(如见于颈椎神经根病变和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手术治疗往往非常有用。颈椎神经根病变和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方法的讨论,参见其他专题。(参见“颈神经根病的治疗和预后”和“脊髓型颈椎病”)
患者教育UpToDate提供两种类型的患者教育资料:“基础篇”和“高级篇”。基础篇通俗易懂,相当于5-6年级阅读水平(美国),可以解答关于某种疾病患者可能想了解的4-5个关键问题;基础篇更适合想了解疾病概况且喜欢阅读简短易读资料的患者。高级篇篇幅较长,内容更深入详尽;相当于10-12年级阅读水平(美国),适合想深入了解并且能接受一些医学术语的患者。
以下是与此专题相关的患者教育资料。我们建议您以打印或电子邮件的方式给予患者。(您也可以通过检索“患者教育”和关键词找到更多相关专题内容。)
●基础篇(参见“患者教育:颈部疼痛(基础篇)”和“患者教育:肌肉拉伤(基础篇)”和“患者教育:细菌性脑膜炎(基础篇)”)
●高级篇(参见“Patienteducation:Neckpain(BeyondtheBasics)”)
总结与推荐
●轴性颈痛可由肌肉拉伤、椎间盘源性疼痛或关节突关节创伤(“挥鞭伤”综合征疼痛的一种常见原因)引起。轴性颈痛患者的治疗方法与肢体疼痛或症状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参见上文‘轴性颈痛综合征’)
●大多数轻度至中度轴性疼痛的患者,疼痛在2-3周可缓解。治疗应包括:姿势调整(尤其是睡觉时)及家庭锻炼。(参见上文‘姿势调整’和‘家庭锻炼’)
●我们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严重急性疼痛的短期治疗可使用弱阿片类镇痛药。有更加慢性的疼痛(干扰睡眠)的患者,建议在睡前使用小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有严重肌肉痉挛的患者,建议在夜间使用肌肉松弛药,并在日间仅使用非常小的剂量。(参见上文‘药物治疗措施’)
●我们建议不要长时间使用颈托。颈托可能有助于缓解严重疼痛,但是应该佩戴3小时或以下,并且不能超过1-2周。(参见上文‘颈托’)
●对于进行了家庭锻炼仍有持续性颈痛的患者,我们建议给予理疗(本体感觉训练、力量训练和治疗性锻炼)或使用松动术的手法治疗。建议对慢性颈痛不要采用脊柱推拿术。(参见上文‘物理疗法’和‘脊柱推拿和手法治疗’)
●我们建议对颈痛不要采用颈椎牵引或按摩治疗。对上述方法无效的合适患者,我们建议可进行疼痛触发点注射、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颈内侧支神经阻滞和经皮射频神经切断术等(Grade2C)。(参见上文‘持续性轴性颈痛的治疗’)
●我们推荐不要对没有神经根病变或脊髓病变神经系统症状的颈部疼痛患者实施手术。(参见上文‘手术’)
参考文献CohenSP.Epidemiology,diagnosis,andtreatmentofneckpain.MayoClinProc;90:.
GuzmanJ,HaldemanS,CarrollLJ,etal.ClinicalpracticeimplicationsoftheBoneandJointDecade-TaskForceonNeckPainandItsAssociatedDisorders:fromconceptsandfinding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