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肩颈部的麻木和疼痛,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颈椎病,但不是所有的麻木和疼痛都是颈椎病引起的喔!有时候还存在另一个“凶手”——前斜角肌综合征。要想把凶手缉拿归案,我们就必须要好好了解他,所以今天我们就推送一篇关于的文章,大家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首先我们一起了解下斜角肌的解剖结构
组成:颈每侧三块,按位置排列命名为前、中、后斜角肌。
起止点及功能解剖:均起自颈椎横突,纤维斜向外下,分别止于第一、第二肋骨。其中:
前斜角肌起于第3-6颈椎横突前结节,止于第1肋斜角肌结节;单侧的前中束斜角肌收缩,颈椎同侧屈曲,同侧旋转。
中斜角肌起于第2-7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1肋上面中部。
后斜角肌起于第5-6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2肋。单侧的后束斜角肌收缩,颈椎同侧屈曲,对侧旋转。
双侧斜角肌收缩,肋骨与颈椎相对靠近,辅助呼吸,当肋部固定时,颈椎屈曲。
解剖特点:
在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骨之间,形成三角形间隙,称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故临床上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前斜角肌肥厚或痉挛,可压迫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引起前斜角肌综合症。
病因及症状表现
病因:外伤、劳损、姿势不良、先天颈肋等刺激斜角肌,使前斜角肌痉挛、肥大,变性,致使锁骨上窝部的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受到前斜角肌的压迫而产生神经血管症状者,均称前斜角肌综合症。
症状表现:
1
放射性疼痛和麻木感,以前臂尺侧小指、无名指为最明显,高举患肢,减少上肢重力(下垂时)则症状减轻或消失,用力拉患肢时症状加重。
2
偶有交感神经刺激症状,如瞳孔扩大,面部出汗,患肢皮温下降等,甚至出现霍纳氏征。
3
早期由于血管痉挛,桡动脉搏动减弱,造成供血不足,使患肢冰冷。晚期出现血管阻塞症状,患肢缺血,水肿,皮肤苍白,手指发僵,紫绀,甚至手指端发生溃疡坏死。
4
患肢小鱼际部肌肉萎缩,握力减弱,持物困难,手部发胀及有拙笨感。
好发人群
长期伏案或者总是低头玩手机;
肌肉神经病变者;
颈部肿瘤压迫;
诊断
1.肩颈疼痛,拍片后无颈椎病,无其他淋巴类的肿大与炎症,摄颈、胸段正侧位片表现颈肋或颈横突过长或高位胸肋。
2.通过放松菱形肌和斜方肌没有缓解上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时,神经检查没有问题,胸小肌放松也没有效果上肢抓握无力时,经一般放松训练没有缓解。
3.患侧颈前部可摸到肥大、痉挛的前斜角肌肌腹,局部压痛明显,并向上肢放射,阿狄森氏征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高举患肢患肢症状减轻或消失,自然向下时症状加重。
鉴别诊断
1、颈椎病;
2、胸廓出口综合征
康复治疗方案
(一)改善姿势,尽量避免上肢过度外展,避免提取重物;
(二)
拉伸:拉伸从上述讲到的肌肉收缩达到的效果就可以反向的来拉伸。斜角肌可以使颈椎侧向屈曲,向前屈曲,屈曲的同时可以转向,因此在拉伸的时候,侧向拉伸,向后拉伸。
自我牵伸
被动牵伸
(三)MET技术:收缩—放松—激活斜角肌。
(四)针灸疗法:
(五)推拿放松:
手法:滚、按揉、擦、拿法。
取穴位及部位:天鼎、缺盆、曲池、小海、合谷穴以及颈肩和上肢部,压揉斜角肌起止点放松斜角肌。
(六)呼吸训练:减少胸式呼吸,改成以腹式呼吸为主的方式。
(七)理疗:中频、蜡疗、超声波疗法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