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即刻订阅↑
医院疼痛科,专程来找刘方铭的患者却络绎不绝。由于放假,颈椎、腰椎不适来到疼痛门诊的学生数量激增,其中不少年龄不过十五六岁。
“近十几年来,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风扇、空调等广泛使用,造成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刘方铭说。
几年前,刘方铭主持了一项临床科学研究,以针刀松解颈椎周围穴位,疏通经络,使变型的颈椎生理曲度趋于自然。这个从根源上解决神经根痛型颈椎病难题的尝试,有效缓解了患者病痛。该项科研已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项目试验论证阶段,68例病例疗程结束后治疗有效率达到98.5%。
“颈椎曲度的变形,是大多数颈椎病患者病痛的根源。颈椎曲度变形,牵扯颈部的神经、血管、脊髓、韧带等附着物,失去了原有平衡,血液循环受阻,不通则痛。”面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刘方铭详尽地解释症结所在。这是他多年保持的习惯:“我看病人不求数量多。但求来一个,看透一个,尽我所能看好一个。”
在普通人眼里,中医所说的穴位如同人体的神秘通道。刘方铭从事针灸推拿20年,针刀治疗研究15年,离不开对穴位的精准利用。“现代医学对穴位的解释,是内脏功能的体表反映。穴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西医研究也发现,中医标明的穴位处恰是人体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也叫做电生理通道。”刘方铭告诉记者,中医针灸正是以金属针干预人体产生的静电压力,打通电生理通道,使人体病痛得以缓解,达到平衡舒适。
针刀起源于针灸,以现代医学解剖学为理论依据,是一项低费用的微创手术。在从事临床及科研的过程中,刘方铭和他的针刀专业组,发现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往往和古老的中医理论相互印证。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为例,中医华佗夹脊的针灸取穴及进针路线,和现代医学手术实施治疗的方法非常接近。以中医手法确定实施手术的点位,简化了对复杂医疗设备的使用,既简单易行,又可为患者省去一笔费用。这引发了他对针灸学科发展和突破的思考。
“一次摄影展上,一幅图片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一个蹲着的中国小女孩,和一个站着的外国人,两人手持相机,都在认真拍摄地上的一只蝴蝶。这让我想到中医和西医,同样研究人体健康,观察的角度却很不一样。”刘方铭说。中医西医谁更胜一筹,刘方铭并不做判断。如何扬其长,避其短,是他在临床实践中的追求。
中医虽有其长,但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同样是针灸治疗腰痛、颈痛病,不同的医生操作,手法往往不同,收到效果也大相径庭。按照传统中医做法,何处施针,施针多深,几乎完全依靠医生本人的经验为判断依据。相比操作规范的西医,中医诊治灵活性强,但不确定性因素过多,遭到现代医学诟病。
去年,刘方铭完成了卫生部国家“十一五”康复重点建设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的编写,在全国各省已进入临床验证最后阶段。这套临床路径将为中医诊断治疗腰痛病建立具体的标准。临床路径的推广,将是中医诊断史上的一场革命。他介绍,未来五年(“十二五”计划),国家将制定和推广更多的中医临床路径,这是其中之一,目前已被山东省卫生厅确定为“强基工程”推广项目,医院推广应用。通过中医临床路径规范中医医生的诊治行为,有利于医疗疗效和安全性的提高,疗程缩短、费用降低。
刘方铭,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首批名中药专家。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兼疼痛科主任。主任医师。国家“十二五”康复(疼痛)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山东省第二批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首倡针刀松解“颈周腧穴”和“射频针灸”概念。擅于运用针刀、针刀镜、经筋刀、针灸推拿手法正骨等中医技术诊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骨关节病,多项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曾获省政府“中医工作先进个人”三等功奖励。
门诊:医院疼痛科(门诊4楼)
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