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内经”或“内经2”,可分别收到本系列文章1-18和19-33.
腹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集中了很多的重要脏器。同时,腹部又有人体的第二大脑之说,可见其重要性。在中医里,腹部位于中焦,是沟通下上焦的重要环节。现代人的很多病,都是由中焦阻塞造成的。因为中焦堵了,所以,很多人看中医时,才会听到“上焦有火,下焦有寒”的诊断。
腹中论者,言腹中之病也。凡八则,而今删其一。腹中之病,诚不止此,而此特其大凡耳。此篇论外不涉于形身,内不关乎脏腑;在于宫城空郭之中;或气或血、或风或热,以至于女子之妊娠,皆在于空腹之中,故篇名腹中论。
一、对鼓胀、血枯、伏梁、热中、消中、厥逆等腹中疾患的病因、症状、治法、禁忌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二、介绍了鸡矢(shǐ)醴(lǐ,甜酒)及四鲗(zéi,乌贼)骨一茹藘(lǘ,[茹藘]即‘茜草’)丸两个方剂,是研究古代方剂学的很有价值的资料。三、指出妊娠与腹中疾患的鉴别要点。
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
岐伯对曰:名为鼓胀。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
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
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且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
①旦食则不能暮食:
旦,早上
暮,晚上
②名为鼓胀,鼓胀,鼓(谷),此处特指吃饱了撑的,医学称之为消化不良。多由脾胃不和,脾化失调造成的。
③治之以鸡矢醴,鸡矢醴,矢,同屎。《本草纲目》说:“(鸡)屎白,气味微寒,无毒。”鼓胀生于湿热,亦有因积滞而形成的。鸡屎能下气消积,通利大小便,故治鼓胀有特效。但若属于虚证之鼓胀病,则不宜使用本方,正如张介宾说:“鸡矢……攻伐实邪之剂也,……凡鼓胀由于停积及湿热有余者,皆宜用之。若脾胃虚寒发胀及中气虚满等证,最所忌也,误服则死。”
鸡矢醴的制作及服用法,《本草纲目》引何大英云:“用腊月干鸡矢白半斤,袋盛,以酒醅一斗,渍七日,温服三杯,日三;或为末,服二钱亦可”。此方民间现仍常用以治小儿消化不良之腹胀有佳效。用法,将鸡矢白晒干,焙黄,研末或作丸剂,温开水送服。又法将鸡矢白晒干,焙黄一两,米酒三碗,煎数沸,去滓,过滤,澄清,空腹服,一日二次。
④时故当病,即时当病,意指人不注意饮食,病还没好,又病了。
黄帝问道:有一种心腹胀满的病,早晨吃了饭晚上就不能再吃,这是什么病呢?
岐伯回答说:这叫鼓胀病。
黄帝说:如何治疗呢?
岐伯说:可用鸡失醴来治疗,一剂就能见效,两剂病就好了。
黄帝说:这种病有时还会复发是为什么呢?
岐伯说:这是因为饮食不注意,所以病有时复发。这种情况多是正当疾病将要痊愈时,而又复伤于饮食,使邪气复聚于腹中,因此鼓胀就会再发。
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
岐伯曰:以四乌鰂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①有病胸胁支满,胸胁支满,病证名。指胸及胁肋部支撑胀满。《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
②以四乌鰂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
乌鰂骨,乌贼骨,学名,海螵蛸,有止血的作用。
藘(lǘ)茹,即茜草。气味甘寒,能止血治崩,又能和血通经。
③丸以雀卵,麻雀卵,气味甘温,能补益精血,主男子阳萎不举及女子带下,便溺不利。
④饮以鲍鱼汁,鲍鱼,气味辛温,能通血脉益阴气,煮汁服之能同诸药通女子血闭.
黄帝说:有一种胸胁满的病,妨碍饮食,发病时先闻到腥臊的气味,鼻流清涕,先唾血,四肢清冷,头目眩晕,时常大小便出血,这种病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岐伯说:这种病的名字叫血枯,得病的原因是在少年的时候患过大的失血病,使内脏有所损伤,或者是醉后肆行房事,使肾气竭,肝血伤,所以月经闭止而不来。
黄帝说:怎样治疗呢?要用什么方法使其恢复?
岐伯说:用四份乌贼骨,一份藘菇,二药混合,以雀卵调制为丸,制成如小豆大的丸药,每次服五丸,饭前服药,饮以鲍鱼汁。这个方法可以通利肠道,补益损伤的肝脏。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不?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
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鬲侠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勿动亟夺。论在刺法中。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胫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
岐伯说:小腹部裹藏着大量脓血,居于肠胃之外,不可能治愈的。在诊治时,不宜重按,每因重按而致死。
①病名曰伏梁,伏梁,是古病名。伏梁是因秽浊之邪结伏肠道,阻滞气血运行,秽浊与气血搏结日久而成。以腹痛,腹泻,右下腹包块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克隆病(亦称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肉芽肿性肠炎)。可自行或经治而缓解,可并发肠结,少数重症迁延不愈者,预后较差。
②此下则因阴:
此下,指伏梁的部位以下
因阴,因为小腹和二阴
③生鬲侠胃脘内痈:
胃脘内痈,是指胃体生痈,症见上腹部中下脘疼痛为主的疾病。属内痈之一。相当于西医学的消化性溃疡。
侠胃,使胃
④居齐上为逆,齐,脐。
⑤人有身体髀股胫皆肿
髀,大腿
股,大腿至膝盖
胫,小腿
⑥而著于肓,肓[huāng],中医指心下膈上的部位:膏~(中国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和膈膜之间为“肓”,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所以“病入~~”是指病重到无法医治了)。——膏肓应该是指胰脏(编者注)
黄帝说:病有少腹坚硬盛满,上下左右都有根蒂,这是什么病呢?可以治疗吗?
岐伯说:病的名字叫伏梁。
黄帝说:伏梁由于什么引起呢?
岐伯说:小腹部裹藏着大量脓血,居于肠胃之外,不可能治愈的。在诊治时,不宜重按,每因重按而致死。
黄帝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岐伯说:此下为小腹及二阴,按摩则使脓血下出;此上是胃脘部,按摩则上迫胃脘,能使横膈与胃脘之间发生痈,此为根深蒂固的久病,故难治疗。一般地说,这种病生在脐上的为逆症,生在脐下的为顺症,切不可急切按摩,以使其下夺。关于本病的治法,在《刺法》中有所论述。
黄帝说:有人身体髀、股、小腿等部位都发肿,且环绕脐部疼痛,这是什么病呢?
岐伯说:病的名字叫伏梁,这是由于宿受风寒所致。风寒之气充溢于大肠而留着于肓,肓的根源在脐下气海,所以绕脐而痛。这种病不可用攻下的方法治疗,如果误用攻下,就会发生小便涩滞不利的病。
帝曰: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石药发癫,芳草发狂。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药,是病不愈,愿闻其说。
岐伯曰: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
岐伯曰:夫热气栗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者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
①不可服高梁:此膏粱,非彼高粱,是指肥甘厚味之意。
黄帝说:先生屡次说患热中、消中病的,不能吃肥甘厚味,也不能吃芳香药草和金石药,因为金石药物能使人发癫,芳草药物能使人发狂。患热中、消中病的,多是富贵之人,现在如禁止他们吃肥甘厚味,则不适合他们的心理,不使用芳草石药,又治不好他们的病,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呢?我愿意听听你的意见。
岐伯说:芳草之气多香窜,石药之气多猛悍,这两类药物的性能都是疾坚劲的,若非性情和缓的人,不可以服用这两类药物。
黄帝说:不可以服用这两类药物,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因为这种人平素嗜食肥甘而生内热,热气本身是慓悍的,药物的性能也是这样,两者遇在一起,恐怕会损伤人的脾气,脾属土而恶木,所以服用这类药物,在甲日和已日肝木主令时,病情就会更加严重。
帝曰:善。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
岐伯曰:名厥逆。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灸之则喑,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喑;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帝曰:善。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
岐伯曰:身有病无邪脉也。
帝曰:病热而有所痛者,何也?
岐伯曰: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也,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入阴也,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脘胀而头痛也。
帝曰:善。
①有病膺肿颈痛,膺,胸也。膺肿,胸部肿痛。
②名厥逆,厥逆,马莳《素问注证发微》云:“膺颈胸腹皆在上中二焦也。今膺肿颈痛,胸满腹胀,则下气逆上,病名曰厥逆。”
③灸之则喑[yīn],嗓子哑,不能出声;失音。
④石之则狂,石,砭石,此处指刮痧。
⑤须其气并,气并,指上下气接并在一起。
黄帝说:好。有人患膺肿颈痛,胸满腹胀,这是什么病呢?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岐伯说:病名叫厥逆。
黄帝说: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这种病如果用灸法便会失音,用针刺就会发狂,必须等到阴阳之气上下相合,才能进行治疗。
黄帝说:为什么呢?
岐伯说:上本为阳,阳气又逆于上,重阳在上,则有余于上,若再用灸法,是以火济火,阳极乘阴,阴不能上承,故发生失音;若用砭石针刺,阳气随刺外泄则虚,神失其守,故发生神志失常的狂证,必须在阳气从上下降,阴气从下上升,阴阳二气交并以后再进行治疗,才可以获得痊愈。
黄帝说:好。妇女怀孕且要生产是如何知道的呢?
岐伯说:其身体似有某些病的征候,但不见有病脉,就可以诊为妊娠。
黄帝说:有病发热而兼有疼痛的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阳脉是主热证的,外感发热是三阳受邪,故三阳脉动甚。若人迎一倍于寸口,是病在少阳,二倍于寸口是太阳;三倍于寸口,是病在阳明。三阳既毕,则传入于三阴。病在三阳,则发热头痛,今传入于三阴,故又出现腹部胀满,所以病人有腹胀和头痛的症状。
黄帝说:好。
(总结作者:XJ,自别有病网站)
腹中论篇,重点阐述了5种腹部的病症,即鼓胀、血枯、伏梁、膏梁和厥逆。这5种症症在治疗上也各异。针对现代人而言,得鼓胀病、膏梁病的人很多,换言之,吃饱了撑出来的病人很多。但这些病,大多属于实症,比较好治,通过控制饮食,再辅之以刮痧按摩打通经络即可以解决。
而像血枯、伏梁这些病,多属于虚症,在调理起来就比较难了。我曾经有一个女会员,30多岁,是一中学老师,初次见面时,嘴唇以下全是脓包,很显然,湿热集中在中下焦。不仅如此,她还有一身的病,比如溃疡性的结肠炎,肛瘘,白塞病等(疑为白带病-编者注)。这些病对她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你想想一脸的脓包,在学生面前如何有自信呢?同样,哪个男人会喜欢一脸脓包的女人,说句糙话,下嘴都没地方。
之前,她看了很多的医生,都没有解决。最初,我在接待她时,就认为她严重的缺蛋白,这是她病的根源。可以,她告诉我,她到是想吃肉蛋奶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可就是吃不下,吃了不消化。学校的食堂不敢吃,只好每天自己带饭,吃的和猫食差不多。
后来,昆叔在给她调理时我发现,对于这类病人,完全不能上来就刮痧、拔罐,也不能施以重手按摩。昆叔认为,病人之所以得这些病,确实和身体严重缺蛋白质有关,但病人无法吃下这些食物,因此,问题的关键是要把其腹部的淤滞打开,让气血灌注于脾胃,只有这样,让病人的脾胃功能恢复后,才有可能通过食物调理补充病人的营养。
针对此病人,昆叔在病人腹部施以颤法,其目的是调集周围的气血于脾胃,在手法上也很轻。这种看似轻巧的按摩,却慢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次按摩完后,客人的食欲都大开,吃的东西也多了,吃完也容易消化了。这样,经过10多次调理,不仅满脸的脓包都消失了,其他的病情也随之有了极大的改善,病人兴奋异常。
很显在,她得的病,类似于伏梁,这种病《黄帝内经》特别强调了不能按摩(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可昆叔还就是用按摩给解决的,只是在手法上用的是补法。因此,看似简单的按摩,其实里力的奥妙无穷。
现在中焦堵的人很多,特别是天天用电脑的人,就更是如此。只要腹部有阻力线的人,大都中焦不化,往上导致上火,往下导致大便不成形。其根源就是这种不良的工作方式造成的。
读《黄帝内经》之??《素问.气厥论篇第三十七》北京权威白癜风专家北京中医医院治疗白癜风用什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