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体温一般恒定在37℃左右,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的结果。当环境温度较高(室温超过35℃)、强辐射热,或气温虽未达高温,但湿度高及通风不良的环境下无足够防暑降温措施,在此环境中劳动到一定时间均可发生中暑。
人体散热方式有辐射、蒸发、对流及传导。当环境温度较高,潮湿及空气流通不畅,以上4种散热方式均发生障碍时,热量在体内聚集而致中暑。年老体弱、慢性病病人或过度疲劳而对高温的耐受性降低者更易发生。
二、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出现大汗、口渴、头晕、胸闷、乏力,体温基本正常;
轻度中暑者除上述症状外,有面色潮红、大汗、脉搏快速,体温在38℃以上,重度中暑有下列表现。
1.热衰竭(又称中暑衰竭) 为最常见的一种。多由于大量出汗导致失水、失钠,血容量。不足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体温基本正常。
2.热痉挛(又称中暑痉挛) 大量出汗后口渴而饮水过多,盐分补充不足,使血液中钠、氯浓度降低而引起肌肉痉挛。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体温多正常。
3.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 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仍不足以散热或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出汗减少致汗闭,可造成体内热蓄积。早期表现头痛、头昏、全身乏力、多汗,继而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0℃以上,出现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昏迷,可有抽搐,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浅速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甚至昏迷等严重并发症。
三、治疗原则
治疗首选原则为迅速降温,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中毒,防治脑水肿等。
1.热衰竭 纠正血容量不足,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液、氯化钾。
2.热痉挛 给予含盐饮料,若痉挛性肌肉疼痛反复发作,可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3.热射病 迅速采取各种降温措施,若抢救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
(1)物理降温用冰袋或酒精擦浴;头部戴冰帽,颈、腋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肛温降至38℃时应暂停降温。
(2)药物降温可与物理降温并用,降温效果会更佳。常用药物为氯丙嗪,其作用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血管加速散热,降低器官代谢及耗氧量。
(3)对症治疗抽搐时可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或用10%水合氯醛10~20ml保留灌肠。昏迷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氧,酌情用抗生素,防治感染。脱水、酸中毒者应补液纠正酸中毒。并发休克、脑水肿、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应给予相应及时治疗。中暑高热伴休克时降温措施可动脉快速推注适量4℃5%葡萄糖盐水。
四、护理问题
1.体液不足:脱水 与中暑衰竭引起血容量不足有关
2.疼痛:肌肉痉挛性痛 与中暑后补充钠、氯不足引起中暑痉挛有关
3.急性意识障碍:昏迷 与中暑引起头部温度过高有关
4.体温过高 与中暑高热有关
五、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昏迷者则应定时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及体温的变化,并记录。
2.症状护理
(1)双下肢腓肠肌发作痉挛时,协助病人按摩局部以减轻疼痛。
(2)高热者可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可用冰水或酒精全身擦浴,同时按摩四肢、躯干皮肤,
防止皮肤血管收缩血流淤滞,使血管扩张促进散热。同时使用药物降温时注意观察该药副作
用,每15分钟测肛温1次。热射病物理降温时应暂停降温的肛温是38℃。
(3)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进行,如头偏向一侧、吸痰、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4)惊厥者遵医嘱用地西泮静脉或肌内注射,使用开口器以防舌被咬伤。
3.保持室温以20~25℃为宜,要有良好通风。
4.要注意输液速度,对老年人及原有心脏病者,输液速度要适中,避免发生左心衰竭。
六、健康教育
1.加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外出戴防晒帽,对高温气候耐受差的老人、产妇、体弱病者,。更应做好防暑,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治疗。
2.高温作业工人、夏季田间劳动的农民,每天补充含盐0.3%的饮料。
北京白癜风怎么治白癜风如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