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全身健康的“主干道”
从人的后脑勺到锁骨之间,都是颈椎的领地。肌肉、颈椎、淋巴结、气管、食管、动脉和分布密集的神经,并非很多人认为的“结构简单”。
颈椎是全身经络的贯穿之处
人体的督脉、膀胱经、小肠经、胆经以及三焦经等5条重要经络,都从后颈及肩部通过。经络无法通畅,其所主的功能就会受影响。
咽喉是呼吸道的“总阀门”
人们常用“咽喉要塞”来形容重要的地理位置,作为脖子前部重要的器官,咽喉承担着吞咽食物和发音的重要功能,它还是人体吸入氧气的必经之路,保持咽喉的畅通和健康至关重要。
颈椎七块骨头支撑头部
只有七块骨头组成的颈椎,与肩膀构成一个沉重的十字架,支撑着分量不轻的脑袋。如果颈椎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产生慢性劳损、变形,一旦压迫到神经,会连带着肩部、上肢疼痛僵硬,活动受限。
5个“颈椎问题”引发头痛颈椎如此重要,却很娇气,它受了伤,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健康。以下这些不良习惯,往往会诱发颈源性头痛。
长时间低头或久坐
这是造成颈椎病年轻化的重要原因。颈椎与肩膀构成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就像一个吊塔,后方肌肉就是吊索。
如果长期低头,肌肉长时间劳损,易引起颈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等,严重时会诱发颈源性头痛。
建议:养成良好坐立姿势,减少长期低头时间,如看手机可放在与视线相平行的方向。在工作中每45分钟“自我打断”一次,并放松5分钟,是预防颈椎病的一大法宝。
不睡枕头或枕头过高
许多颈源性头痛患者认为不睡枕头或者是枕头低点可以缓解症状。其实,这反而会打破颈椎的正常弧度,加重颈椎疾病。同样,枕头过高也不利于颈部健康。
建议:合适的枕头高度应将颈椎和躯干交界的部位维持正常的生理位置,而不是过屈、过仰或者左右偏斜。如果一觉睡醒,觉得颈部不舒服,头昏昏沉沉的,那就应更换枕头了。
常坐软沙发
不少人下班后喜欢窝在软沙发上看手机、看电视,觉得劳累了一天,这样做很放松惬意。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越是劳累的时候,越要保持颈椎甚至整个脊柱的生理弧度,窝在沙发上只会加重脖子的隐形损伤。
建议:应尽可能少坐软沙发,即便要坐,也要尽量坐直了,中国人流传几千年的“坐如钟”是有科学性的。如果实在太累,宁可躺着也别窝着。站立或坐立不能维持脊柱生理位置,那么抵御重力的最好办法就是躺着。
趴桌子上睡觉
不少人午睡时都是直接趴在桌子上睡觉,这种姿势使颈部前倾,造成与正常生理弯曲相反的变化,时间长了就容易导致颈椎变形,颈部肌肉疲劳,并引发颈椎病等。
建议:需要补觉时,最好能躺下。如不能,就在胸前垫一个柔软的靠垫或枕头作为缓冲,而不要把头直接枕在胳膊上。
头颈受凉
穿衣太少、空调直吹、开窗睡觉等,都可能使颈部受到冷刺激,导致局部血管收缩,颈部和肩膀血液循环受影响。时间长了可能使颈部肌肉持续痉挛、收缩,加重血流循环障碍,甚至导致脑供血不足,产生头痛、头晕、眼花等。
建议:经期、产后、更年期女性及长期在空调房伏案工作的人,随身的包里带一小块围巾,以便早晚天凉时保护颈部。
2个动作给颈椎减减压1.站立或行走时抬头挺胸,两眼平视前方,切忌低头弓背。长期低头的工作族,养成每15分钟抬头后仰一次的习惯,适当扩胸、耸肩等;久坐时戴好护颈枕。
2.防止外伤,回头转颈不要过急、过猛。开车或坐车系好安全带,防止急刹车或颠簸时因惯性发生颈部脱位性损伤;不要用脖子夹着电话。
平时还可做做颈部操:
耸肩
保持一个良好的站姿,躯干正直,肩胛自然下沉,吐气的时候两个肩膀向上提,颈椎微微前屈,这时应该能感觉到颈椎两侧的肌肉收紧。
保持两秒,慢慢放下肩膀回到原始的位置。这样的动作可以重复20次,但每做完一组要伸展两侧的上斜方肌,就是将脖子向两侧弯曲伸拉。
仰头运动
仰头运动与“低头”这类慢性损伤的姿势相反,可放松颈椎后方肌群,拉伸颈椎前方肌群并恢复其弹性。
每个动作重复3次,可以利用运动的惯性增加运动幅度,同时又不会增加肌肉拉伤风险。
抗重力肌肉力量的训练:分别侧卧、仰卧或俯卧于床边,分别做侧屈、前屈、前后拉伸的动作。以上运动每天坚持3次,早中晚各一次,每次坚持10秒钟,刚开始每次6秒,循序渐进;间隔10秒,每组10次,在适应之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至15秒,以运动后肌肉有轻微酸胀感为宜
医院特色疗法:
骨科:采用介入-微创-膝关节镜,治疗直达病变部位,解决病灶。有效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中医科:采用现代康复+运动康复+经络疏通,治疗慢性颈、肩、腰、腿疼。内科:采用中医特色疗法醒脑通络术+功能区域头针+五联免疫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脑中风后遗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三氧免疫治疗中心:采用医用三氧+自体血回输法,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等疾病。健康管理中心:采用皮肤排毒(艾灸舱)+肠道排毒+经络疏通(打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治疗亚健康,预防疾病。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总有一种适合你联系人:徐远鹏:刘永涛:史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