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通过颈椎X线侧位片就可以很清楚地确诊:颈椎是不是有增生,生理曲度是不是,异常。根据颈椎病变的位置,X线可以从四种角度分别“取景”。颈椎正位片顾名思义,就是从患者面部的正前方拍得的,主要观察颈椎左右对不对称,椎体钩突有没有骨质增生,棘突有没有向一边偏斜(单节椎体发生扭转)。如果想要更清楚地看到颈椎最上面两节特殊的椎体联合体,在拍正位片时会让患者张开嘴巴,因为嘴巴张开少了牙齿的遮挡,就能直接看到寰枢关节,这类片子也被称为“张口正位片”,从这个半俯视的视角可以清楚地确定寰枢关节有没有脱位、它们之间的连接齿突有没有骨折等。颈椎自然侧位片从侧面拍颈椎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椎体骨质增生,除了一目了然的定性发现,我们甚至能直接测量任何想知道的尺寸。在脊柱研究中,很多团队都在针对各种影像片上的这些测量参数,进-步细化诊断分型,更精确地指导临床医生的策略。比如椎管被压迫多少了可以认为脊髓可能出现病变,椎间隙变多窄了可以认为椎间盘突出,颈椎曲度多大可以确诊颈椎病,等等。颈椎病患者的侧位片上常常会看到三种主要的改变。看颈椎X线首先获取的直观信息就是颈椎曲度,正常向前突的生理曲度、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者向后反方向凸起(颈椎生理曲度反引)。只需要一-把直尺,我们就能知道颈椎曲度到底存在哪种变化趋势。当颈椎曲度不再往前突,逐渐消失变直甚至反弓时,无论骨质有没有增生、椎间隙高度怎么变化,光是曲度的改变就已经提示颈部的急性损伤了,这也是颈型颈椎病或者神经根型颈椎病早期的影像学改变。看完颈椎曲度之后,需要观察的是“椎间隙”。这里我们还是要用到尺子,来测量椎体和椎体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的颈椎前缘椎间隙大小约为4毫米,后缘椎间隙大小约为2毫米。当椎间盘含水量变少时,椎间盘的高度会逐渐萎缩,在X线上所反映出来的就是椎体之间距离更近,也就是椎间隙变窄。观察完整体曲度和各节椎间隙高度之后,最后才回到颈椎椎体,要一节一节观察椎体各个部分的骨质增生。特别是椎体边缘更有可能产生骨质增生和韧带钙化,因为骨质增生和应力分布有很大关联,所以在颈椎下半部分的第四到第七节椎体比较多见。在X线片上,那些白色不规则的椎体边缘,都是骨质增生的表现。颈椎过屈位和过伸位从侧面观察颈椎除了要拍自然姿势以外,有时候医生还会让病人在低头或抬头两个姿势下再分别拍两个片子,这种侧位片被称为“颈椎动力性侧位片”。病人分别做出颈椎过屈或过伸的姿势之后,椎间盘退变造成的椎间隙松动更容易显现出来,所以颈椎动力性侧位片,对于颈椎病早期诊断帮助更大。根据椎体解剖,我们知道椎体两侧的关节突和椎体后侧缘的钩突连在一起,成为非常重要的钩椎关节承重结构,这部分结构的骨质增生或者脱位都会压迫到椎动脉,引发大脑供血不足的症状。然而这个位置藏得太深,无论是X线的正位片还是侧位片,在影像轮廓中都看不清具体的关节结构。颈椎斜位片对于这部分重要结构,X线片会采用第三种角度,分别从颈部斜后侧向中间拍摄,这样可以更好地暴露出椎间孔和钩椎关节的轮廓,从这个方向可以看清椎动脉进入大脑附近椎体骨质增生的情况。这个角度称为“颈椎斜位片”,在颈椎不适伴有头晕的病人中,常常会采用这个角度,来检查椎动脉有没有被增生的钩椎关节压迫到。相对查体检查,X线片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颈部结构的具体变化,是个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于颈椎曲度变直这类“初级”病理结构改变,并不是非要拍X线片才能发现的。有时候通过生活中的细节观察,我们也能发现这些问题。站立时,正常人从侧面看,耳朵、肩膀到髋关节应该呈直线;如果颈椎退化,颈椎位置就会前倾,耳朵的垂直位置会在肩膀对线的前侧。
练颈肌护颈椎,扫码加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wbh.com/jbby/1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