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故乡发现美书写美传播美
“印象分水岭”征文NO.
桃花花红杏花花白
采禾
“桃花你就红来,杏花你就白,
爬山越岭来看你,
啊个呀呀呆……”
南关火车站,日本鬼子的牢房里,昏暗、阴森、恐怖,绑在十字立柱上的我军情报人员孙方现,身上,单薄的衣衫丝丝缕缕,暴露的身体上,血肉模糊,伤痕累累。硕大的汗珠从头上不停地滴落下来,脸上,平静中透出一股浩然之气,喉咙里,武乡民歌《桃花花》一字一顿挤出,声音羸弱到几乎不在调上。
地上,一口口大缸,一个个满身横肉的鬼子,皮鞭起落,血水四处飞溅,蘸了血水的皮鞭抽击在一个个青春勃发的身体上,震耳的啪啪声中,《桃花花》的歌声在一位位受尽酷刑折磨的汉子们嘴里飘出,次第响起。
四海在唱、三海在唱,明海在唱,哥哥在唱,弟弟在唱,叔叔在唱,侄儿在唱,十八勇士都在唱。
“桃花你就红来,杏花你就白,
爬山越岭寻你来
啊个呀呀呆……”
凄婉的歌声响彻巍巍太行,荡气回肠!
一直是喜欢民歌的,尤其是家乡的《桃花花》,调起之时,从来都是轻快明朗的心情,而此时,听到从十八勇士喉咙里唱出的小调,声起羸弱凄婉,终于高昂不屈,如鲠在喉,无语凝噎。
这是央视电影频道正在播出的《十八勇士》中的镜头,这部电影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山西省武乡县,故事发生在武乡县分水岭南关村,电影中的十八勇士全部都有真实原型。
知道《十八勇士》即将播出的消息,是在前几天分水岭乡政府金秋节的座谈会上,李晓波书记、张巍乡长在介绍分水岭的红色文化时谈到了这部电影取材、拍摄等方面好多感人的故事,从那天起,便满怀期待。今天电影频道上映,早早吃饭,收拾停当,坐在暖气跟前,等待观影。北方秋末冬初的天气,温差极大,好在供热公司早早地送了暖,夜晚的寒意被挡到了外面,屋子里暖暖的。
宋春丽饰演的母亲喃喃着:“今年的天怎这样热呢,不对劲,不对劲,不对劲......”故事在老人家的絮絮叨叨中展开。
怎么能对劲了呢?日军进入山西后,连太行山腹地的小村庄都跟着遭殃了。鬼子来了,烧杀抢掠就来了,高压、恐怖、血腥笼罩了整个村子,分水岭南关古镇,老百姓们千百年来田间地头赶耕牛扛锄头春种秋收的恬淡悠闲没有了,桃花红杏花白老婆孩子热炕头温温暖暖的宁静和美日子也便没有了。
生活失去了安宁和平静,日本侵略者视老百姓为蝼蚁,任意踩踏、碾压,中国人民在日军铁蹄下,奋起反抗,全民皆兵,以各种方式投入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太行山烽火遍燃,各种抗日力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的人民生生不息,踩不死,压不垮。
南关,地处武乡、平遥、祁县三县交界处,位于同蒲、白晋、正太三条铁路之间,两山相夹,地势险要,《武乡县志》古十景中就有“南关锁钥”的记载,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年初,日军占领长治之后,便抓紧抢修白晋铁路以方便与太原的连接,南关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日军便把晋冀豫最大的转运总站设计在这里,担负起日军中途兵站的重任。自年10月祁县东观至武乡南关通车以来,南关火车站便成为日军白晋铁路线上18个车站所在地之一,也是日军的重要据点。
小小村庄,周围山头被五、六个碉堡围着,一条铁路穿村而过,毒蛇般匍匐延伸,日军大量物资、兵力在此地集结、转运,对我太行、太岳两个抗日根据地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这里也成为我八路军袭击、破坏的主要目标。从日寇进驻开始,南关小镇便处于战火纷飞中,从年春到年,敌我双方在修与破、守与攻之间,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其中著名的战斗有年11月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的夜攻南关,年5月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的“打虎掏心”战,年9月一二九师十七团、五十七团的南沟破路战斗,年6月的奇袭南关敌车站等等。
日军的南关火车站,一次次被袭击,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正如《十八勇士》中鬼子所言“我们十九次的物资,成功运出仅仅十次”,八路军和民兵、游击队互相配合,毀碉堡,炸桥梁,烧仓库,破路基,挖枕木,撬铁轨,割电线,缴获炸药、枪支、子弹、药品、被服等军用物资,轰隆隆的爆炸声中,日军铁路经常如“死蛇”般瘫痪,南关日军的日子一天也不得安宁。
在这一次次精准打击的背后,是一个个活跃在南关火车站的我地下情报工作人员,他们无处不在,敏锐的目光时刻盯着日军的一举一动。
客货运站、养路工区、警务分所,在南关的角角落落,一座站台、一处铺面、一个灶台,都成了战场,一把扳手、一根纸烟、一篮瓜子、一面镜子,一张饭桌,都成了与敌人周旋的道具,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平常话,都在传递着情报,警官、维修工、搬运工、货郎、柜员、厨子、小孩,全民皆兵,小小的车站暗流涌动,日军的信息,源源不断地从这里传出。
面对一次次挫败,日军恼羞成怒,一场针我方情报人员的疯狂报复和残酷镇压悄然开始。
年春末夏初,天气闷热异常。刚刚下半回家、正在和母亲拉话的南关车站养护工孙方现被抓了,被一颗子弹壳设计陷害的金明海警官被抓了,三海被抓了,海民被抓了,拿小镜子擦脸的稚气未脱的四海被抓了.....我地下情报人员一个一个被抓。酷刑考验着意志,考验着人性,也诠释着忠诚,在南关牢房那个人间地狱,一群向死的汉子仍然以无法想象的坚韧、用它们最后的青春画出了一张南关敌人的布防图。
一天天的折磨,勇士们一个一个走向死亡。
哥哥三海抱着浑身血污气息奄奄的弟弟四海:“咱们回家,咱回家,哥哥不让你再疼了,不让你再疼了,海儿,咱回家……”说话害羞、前几天还拿小镜子打扮怕脏了脸、在牢房用小镜子巧妙观察敌情的机智灵敏的小伙子四海,就这样在哥哥三海的怀抱里一点一点停止了呼吸,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这是亲亲的手足兄弟呀,这痛,何其锥心!
弟弟倒在哥哥怀里,侄儿倒在叔叔的身边,近在咫尺的亲密战友,在日军的折磨之下一个一个倒下。敌人把套取秘密的妄想放在孙方现和三明身上,又一顿酷刑之后,孙方现被扔进牢房,虚弱到几乎无法言语的他对唯一活着的三海留下最后一句话:“活着,你得活着,布防图一定要送出去......”“现哥,你不能走,不能走,不能只丢下我一个人......”三海抱着孙方现,再也无法控制,痛哭失声之间,把战友们用生命画就的布防图处理妥当,凛然赴难......
母亲“咱行得正,站的直,不怕,咱不怕……”的叮咛犹在耳畔,连一声道别都没来得及和妻子说的孙方现,是多想唱着《桃花花》再次翻山越岭去看一眼他亲爱的妻子,而他的妻子燕子又何曾想到,前些日子在家门口看到丈夫被日军抓走的那一刻竟是永别,何曾想到再见之时,她标致健壮的现哥竟变成一副遍体鳞伤、目不忍视的冰冷之躯。
“现哥,我只想天天和你在一起,过平平安安的日子......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温热的水,绒绒的棉布,燕子轻轻柔柔地,一点一点地擦拭、清洗,孙方现皮开肉绽之处,一小卷露出,展开,一张布防图,鲜血浸染......
看到这里,周遭彻骨寒意袭来,全然感觉不到近在咫尺的暖气片散发的温度,屏幕前的我,浑身颤抖,泪如雨下。
《十八勇士》以电影的表现手法,以一个个冲突、悬念把这些地下情报工作者的故事浓缩,呈现给观众,而发生在现实中的南关惨案远比电影更残酷更悲壮。
早在年春,八路军进驻南关村,便建立了地下工作联络站,时任南关维持会会长孙汉英(电影中孙方现)担任我地下党敌工组组长,情报人员三十余名,各以不同的身份隐蔽,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刺探情报,传送消息,为我八路军一次次打击南关日军提供了准确的情报。
一九四三年春,在又一次遭受痛击之后,恼羞成怒的日军三百余人,为挖出我方情报人员,对分水岭至南关铁路沿线的南关、岩庄、石窑会、窑儿头、东沟、阳坡、达对沟、河底、分水岭村进行了突然的包剿和搜查,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关惨案。
五月十一日拂晓,日军70余人,把南关镇包围后,用枪托、皮鞋、木棍挨家挨户击门,直到天大亮,日伪军才结束了这场大搜捕,全村百余人被驱赶集中到火车站大院内,随后用火车押送到分水岭据点,连同在附近各村抓捕的群众共约三百六十余人,一起关押起来。
由于汉奸告密,敌人从被捕人员中重点扣押了32人,其中有南关敌工站领导孙汉英和骨干成员崔秉礼等,驻分水岭据点的日军“洪部”情报主任配合汉奸翻译,亲自对孙汉英和崔炳礼进行审问,敌人用尽各种欺骗、利诱和恐吓手段,一无所获,又向他们实行灌凉水,压木杠,烙铁烧等各种酷刑,但二人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始终未吐露任何机密。
敌人的目的没有达到,就将孙汉英的胳膊、腿全部打折,单独关在一只特制的大木笼中,当成活标本,游街示众,以震慑同类,逼供他人。
而这些受尽酷刑折磨的英雄们,无论日军如何残忍,都誓死不吐一字,农历六月初十、十二两天,十七位勇士拖着失去人形的羸弱之躯,在夏日的阳光下步履维艰地行走在通往生命尽头的路上,英勇赴死。日军行刑手段残忍至极,军犬扑咬,刺刀乱刺,试刀惨杀......
战友离去,二十六岁腿脚尽折的孙汉英却仍然被关在木笼之中,像动物一般供人观看,因为饥饿,他将身上棉衣裤中的棉花一片一片撕下来,一口一口吃光,整整六个月时间,他以这样毫无尊严的方式坚守着内心,农历十月,终于耗尽奄奄一息的生命。
此时,我所走访、查找了解到的南关惨案中的英雄事迹与电影中十八勇士的悲壮形象重叠在一起,老百姓的叙述,资料上的文字幻化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轰隆隆的爆炸声中,那张浸染着烈士鲜血的布防图,摧毁了日寇的坚堡和最后的疯狂。
猎猎风中,十八勇士的黄土坟前,八路军、民兵、情报人员、老百姓默默伫立,敬礼鞠躬,祭拜英雄。
巍巍太行上空,《桃花花》的旋律再次响起,脑海中,十八位勇士坚贞不屈、无畏赴死的笑脸次第闪过,分水岭的沟沟岭岭,漫山遍野的桃花、杏花扑面而来,灿烂夺目,分外红,格外白。
后记:“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在撰写此文查找相关资料时,在《武乡县志》人物篇页的烈士名录中,有姓名记载的就多达二千九百余位,让我们铭记他们,让我们记住这十八位勇士:孙汉英、崔秉礼、孟立忠、孟贵元、崔旭生、唐祥忠,李祥儿,李六儿、李尚齐、李尚连、郭留祥、姬景华、贾旭奴、郭振祥,郭珍祥、郭志川、郭二则、王留海。是他们用鲜血,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浸润。
作者简介:采禾,山西武乡人,《蜀葵花开》公益文学平台主编,家乡之音爱故乡文学小组发起人,就职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武乡支公司,爱读书,爱文学,爱公益。
“印象分水岭”征文展播:
梁红玉
分水岭上觅亲情
蒋亚平
笑脸---窑儿头的脱贫故事
赵秀红
分水岭风情
宋玲
雨下到黄昏
王俊利
分水岭的传说
李左
分水岭颂
孙俊堂
俺要说说心里话
张慧萍
遇见分水岭
李林
魂牵梦绕分水岭
李文英
杏花春风岩庄
赵俊矗
抱愧分水岭
李丽萍
牛说
李国清
大美分水岭
赵润民
大道康庄分水岭
“印象分水岭”
庆丰收、话脱贫征文比赛活动通知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
在这个共庆丰收的季节,特举办“印象分水岭”庆丰收、话脱贫征文比赛,诚邀社会各界文学爱好者踊跃参加。
“杏花分水岭,黄牛第一乡”。这里有我们坚守的绿水青山,有我们种下的金山银山,有历史之厚重,有今朝之奋进,有老乡之纯朴,有牛羊之肥丰,有星空泛着梦想,有厚土招揽贤人……敬请诸君共饮南峪河水,各洒潘江倾陆海,写下您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分水岭振兴助力,增光添色。
征文形式:文体不限,诗词歌赋,散文小说均可。
截稿日期:年11月26日
投稿邮箱:wxxwenl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