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李丹通讯员李凤麦映雪摄影杨睿
4月16日,医院(集团)举行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团队揭牌仪式。医院禤国维国医大师皮肤研究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刘中秋教授中药制剂开发及转化药学研究团队、北京医院商洪才研究员循证中医药团队、医院刘旭生教授中医慢病管理团队正式落户。医院(集团)已引进5个“三名工程”团队,为医院全面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以引进和培育名医(名科)、名医院、名诊所为重点,营造集聚名医(名科)、名医院、名诊所的良好环境,全面提升深圳经济特区医疗卫生质量,打造国际医疗中心,推进深圳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医院(集团)在年就已经开展“三名工程”团队引进工作,医院符文彬教医院首个引进的“三名工程”团队挂靠在针灸科,科室在团队的支持和带领下,已创建为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及深圳宝安区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成功研发了葛根舒筋颗粒、固腰颗粒等院内中药制剂。科室与团队合作开展的“‘疏肝调神’针灸治疗抑郁障碍的机制和推广应用”“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先后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当天举行的“三名工程”拜师仪式上,医院遴选出的19名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基础理论扎实的中青年业务骨干,通过行拜师礼、呈拜师帖向“三名工程”团队拜师学习。7名导师不仅要用自己精湛的医术造福百姓,同时还将通过师承教育把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年轻的医师们,让优秀的中医技术一代代传承下去,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中秋教授表示,近年来深圳市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良好。而广州中医药大学积极推动与落实“三名工程”团队落户,做实、做好各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工作,是践行大学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双方可以进一步深化合作,借助“三名工程”平台构建双向推动机制,为全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能。
据了解,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建设8项重大工程——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中医药开放发展工程,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工程。医院(集团)将全力以赴落实《“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在5个“三名工程”团队专家的支持下做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助力深圳市打造全国中医药先行示范区。
★医院禤国维国医大师皮肤研究团队
▲禤国维国医大师在医院(集团)皮肤科指导、坐诊、带教
团队拥有全国皮肤界首位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团队。团队致力于开展银屑病、湿疹皮炎类疾病、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近年来,先后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20项国家级项目,省部级课题35项;发表SCI论文74篇,最高影响因子14.26;出版专著21部,含教材3部;获新药临床批件1项,研发成功并转让新药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成果奖励23项。
★广州中医药大学刘中秋教授中药制剂开发及转化药学研究团队
刘中秋教授团队长期围绕肿瘤及心血管疾病,开展转化药学研究及中药制剂开发,形成一支学科交叉学术思想融通的转化药学研究团队。创新性发现12种“扶正类”及“祛邪类”中药的独特作用机制,构建3种独有的药物研发关键技术。率先揭示中药多酚类药效成分被代谢酶与转运体调控的“旋转门”理论和“肝肠三循环”新理论。
★北京医院商洪才研究员循证中医药团队
▲商洪才教授在医院(集团)心血管病科指导、带教
北京医院商洪才研究员循证中医药团队历经20年,探索构建了中医药疗效精确评价的新体系,用现代科学方法解读中医药:1.创建了群体个体证据相融合的中医药循证研究“四证”方法学体系,促进中医药证据规范、精准、高效地产出与转化;2.形成了基于核心病机的“证-病-方”整体评价新路径,指导中医药理论创新与诊疗方案循证优化;3.建立中药毒效智能预测方法,明确了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疗效优势证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与中药毒效机制阐明。
★医院刘旭生教授中医慢病管理团队
▲刘旭生教授在医院(集团)肾病科指导护理工作
刘旭生教授中医慢病管理团队是医护合作共管团队,在学科带头人刘旭生教授及中医护理学术带头人林美珍教授的带领下,创建了全国首个中医特色慢性肾病慢病管理门诊及国家卫健委“慢性肾脏病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示范培训中心,成为国内中医慢病管理领域的先行者和知名品牌。其重点支撑科室为肾病科和中医护理专科。
近年来,护理团队以慢性肾病、老年中风、慢性肺病等为切入口,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特色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和实践,形成“医院—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中医特色居家康护服务模式,研发了涵盖慢性肾病、慢性肺病、老年中风等10多种优势病种的中医药健康居家养老服务包,形成了系统化、标准化的慢病居家养老康复护理服务内容、标准和流程。
编辑:黄晓敏
审读:乔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