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目的
有些时候明确诊断为慢性颈部疼痛(CNP)是不可能的,此次研究目的是探索深筋膜在CNP中可能承担的角色和超声在颈部肌筋膜疼痛诊断中的效用。
方法
对比研究25名健康者和28名CNP患者的形态测定和临床数据。对被试的主动和被动颈椎活动度(ROM)以及颈部疼痛障碍问卷(NDPQ)结果进行分析。同时,使用超声影响对胸锁乳突肌胸骨止点端和内侧斜角肌的筋膜厚度进行了分析。
结果
在治疗期间和后续跟进期间,我们发现健康受试者和CNP患者的胸锁乳突肌上侧和右侧斜角肌上下两侧的筋膜厚度一直存在明显差异。我们发现当疼痛减轻时,筋膜厚度也相对减小;而筋膜子层的厚度增加时,疏松结缔组织比例明显下降。
结论
研究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之前的假设:筋膜内的疏松结缔组织可能在CN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SCM筋膜的厚度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值,当其达到0.15厘米的厚度时,可诊断为CNP中的肌筋膜病症。筋膜厚度与疏松结缔组织数量有关联。
超声影像:健康受试者与颈痛患者胸锁乳突肌筋膜厚度对比
超声影像:健康受试者与颈痛患者斜角肌筋膜厚度对比
临床预研究
临床预研究主要是从健康人中收集控制数据。我们招募了25位没有颈痛史的健康受试者,10名男性,15名女性,平均年龄为38.9岁。并对他们的颈部主、被动活动度进行评估。然后使用超声影像测量胸锁乳突肌的肌腹(SCM)和双侧斜角肌深筋膜的厚度。
临床研究
我们招募了28位不伴随神经、风湿和骨科疾病的CNP患者作为被试(男性9人,女性19人,平均年龄37.5岁)。其中20人主诉疼痛多发于右侧,8人疼痛在左侧。被试3个月内的X片影像可做参考。排除有严重脊柱关节炎的和椎间孔严重减小的患者。
第一个评估是测试颈部主、被动活动在三个平面的活动度,每个测试动作之间休息1分钟。测试使用Chinesport头盔系统与两个测角仪(用于矢状面和额状面测试)和指南针(用于水平面测试)进行评估。测试时要求被试靠椅背坐直。并记录被试颈部疼痛障碍问卷(NPDQ)和VAS评分结果。
28名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MET组(按摩、电疗和激光疗法)或FM(筋膜手法)(MET组人数为偶,FM组人数为奇)。FM组使用筋膜手法技术治疗。MET组结合的三种治疗方法:按摩、干扰电和激光。治疗结束后由之前进行评估的医生进行再次评估,并保证这些医生不知道被试使用的是哪种治疗。
筋膜手法部分治疗点
结果
治疗结束时和3-6个月的随访中,两组病人均显示疼痛减少和生活质量改善。FM组在两次随访中都显示更好和持续的改善,显示更低的VAS评分水平。两组中都发现筋膜厚度的降低,但FM组下降的更多,并在随访中持续改善。参照VAS评分、主动和被动ROM,FM组都显示了更好的结果。我们假设筋膜厚度的降低值与症状的改善有关联。如果厚度值与正常人相似,同时主动和被动ROM也有所恢复。事实上,两组均显示疼痛减轻和较好的NPDQ评分,但只有FM组筋膜厚度显著下降,同时ROM也有所增加。这些结果支持筋膜手法在恢复筋膜生理机能上的有效性。此外,两种治疗方法的成本大大不同。FM组,每个病人需要分钟的个体治疗。MEL组,患者需要分钟的个体治疗,加上分钟的电疗和分钟的激光疗法。
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所需大量的治疗,MEL组需要一个治疗师完成激光治疗,一个完成电疗法还有三个完成按摩。出于这个原因,这个研究中有比较多的操作者变化。超声评价的维度受机器的限制。值低于50lm时,认为是不能被机器识别的。相反,每年超声波机器的质量改进,使得软件有能力来识别衍射边界。例如新型的软件,可以在±0.厘米误差内评估血管内膜厚度。MEL组的两名患者治疗后退出,对治疗表示不满。这些退出者减少了观察期的数据。
结论
本研究首次强调CNP患者中颈深筋膜的改变,论证理疗可以改变筋膜厚度。
超声波现在被认为是肉眼观察筋膜、促进肌筋膜疼痛诊断的可靠方法。一个可靠的方法来使筋膜可视化并促进肌筋膜疼痛的诊断。特别是这项研究表明,颈深筋膜增厚整体超过0.15厘米(超过对照组2个标准差)可能有助于正确诊断肌筋膜疼痛或非特异性的痛苦。超声显示深筋膜的主要改变是纤维子层之间疏松结缔组织的增加。正是因为这样,在描述筋膜改变时,我们不使用术语“纤维化”,这表明胶原纤维束的增加。我们更倾向于使用“致密化”,这表明在筋膜中粘滞度变化。
筋膜手法简介
筋膜手法技术是由一个意大利物理治疗师LuigiStecco发明的,用来治疗肌筋膜障碍。根据这种技术,深筋膜被认为是目标组织。治疗点通常远离痛点,因为治疗师治疗的是远离痛点的协调中心点(CC点)。肌肉纤维收缩聚集产生张力的地方是筋膜治疗的关键区域。该方法涉及肌肉骨骼系统的初始记忆和发育顺序。治疗师使用标准化的功能运动测试和触诊检查确定有关CC点的状况。使用肘部或指关节,在每个小区域进行几分钟的深层摩擦,使局部充血,目的是恢复筋膜层之间滑动。治疗是基本上由5年以上筋膜手法使用经验的治疗师来完成。每次治疗中治疗点的数量在评估表中列出。一般选取5-10个治疗点。活动度、疼痛水平和肌肉募集在CC点治疗后治疗效果可即刻得到验证。根据结果评估治疗效果。通常情况,病人一次治疗45分钟,一周3次。
本文摘自:A.stecco,etal.,Ultrasonographyinmyofascialneckpain:randomizedclinicaltrialfordiagnosisandfollow-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