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市场上儿童用品琳琅满目,但是不是每一样都是适合宝宝的呢?其实不然,赶快来看看下面这些儿童用品的黑名单吧!中间大部分“黑名单”用品,也都是专家反复向家长们强调不宜婴幼儿使用的。别再让广告忽悠你,害了宝宝!
黑榜一号——儿童防侧睡枕
你也许在京东和淘宝上看过这种防侧睡枕头,价格在30-80元不等,且销量不错。但近日美国CPSC和FDA警告:不要使用这种保持婴儿特定睡姿(防扁头等)的“防侧睡枕”
该枕在过去的15年内已导致了至少13名婴儿死亡。此类睡姿定位器的卖点本是保持孩子平卧,防止侧翻后俯卧而窒息及猝死。可事与愿违:侧卧没防着,孩子无意中趴下更麻烦。婴儿最好还是去枕平卧,越简单越好,画蛇添足犯不着。
黑榜二号——红药水紫药水
红药水里面含红汞,如果透皮吸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紫药水,如果抹在破损的皮肤上面,可能会留下斑点。
轻微擦伤的话,不需要用任何消毒剂,用清水冲洗一下就好了。出血的话,可以选择碘伏,碘伏没有刺激,相对比较安全。市场上可以买到小瓶碘伏,然后碘伏再加上外带棉签,效果较好。
黑榜3号——牛初乳
年9月1日,卫生部实施新规:牛初乳不得添加于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这三类食品。
牛初乳是乳牛产崽后7天之内的乳汁,属于生理异常乳,其物理性质、成分与常乳差别很大,产量低,工业化收集较困难,质量不稳定,不适合用于加工婴幼儿配方食品。
儿科学家认为,牛初乳里雌激素过量,如果不能被孩子正常代谢,会留在身体里促进性腺发育,导致孩子性早熟。云无心(食品工程博士):牛初乳根本没有做过多少研究,没有“找过”是否有用的证据。“没有证据有用”,所以也就“没有必要补充”。
黑榜4号——宝宝游泳圈
用脖圈的方式游泳孩子在水中的姿势是垂直的,背离了传统意义上游泳是水平进行的方式,容易给孩子造成错误的理解。
脖圈游泳为何不安全?1.小宝宝脖子很软,套脖圈容易伤害宝宝稚嫩的颈椎;2.脖圈是塑料的,临床有见宝宝对脖圈过敏或脖圈摩擦过度导致皮炎的;3.脖圈容易压迫气管;4.最最危险的是,人脖子上有颈动脉窦,若不小心被压到,可发生压力感受性反射,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严重者甚至休克!脖圈就有这个危险!
对宝宝来说,最好的游泳方式,是由大人抱着,用一侧前臂拖着婴儿的臀部,另一只手扶住婴儿的背部,贴紧大人身体下水。在水中,可以试试只拖着宝宝的臀部,或者双手抱住腋下,尽量让宝宝感受玩水的快乐。
黑榜5号—儿童酱油
人民网近日刊登了一篇关于儿童酱油的调查报道。报道中写道:在对儿童酱油特点的说明中,多方多次表示其为“低盐淡口酿造酱油”。但据记者观察,事实并非如此。
市面上儿童酱油营养成分表上能代表盐含量的钠含量与普通酱油钠含量相当,部分儿童酱油钠含量甚至超过普通酱油。而海天儿童酱油的钠含量显示为mg/15ml,即mg/ml,而其普通酱油海天酱油金标生抽的钠含量为mg/ml。可见,儿童酱油比普通酱油还要“咸”。
海天儿童酱油的标签上,甚至有“推荐每日食用量15ml”的提示语,根据营养成分表,如果消费者遵从此推荐量,意味着孩子每天仅从酱油中摄取的钠含量就为mg。
而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常量与微量元素适宜摄入量,7至11岁儿童每日全部钠的适宜摄入量仅0mg至mg,7岁以下儿童的钠元素推荐摄入量更是在0mg以下,由此可见海天这款无年龄限制的儿童酱油标注“每日食用15ml”推荐量十分荒谬。
除宽牌、缘木记等少量品牌的儿童酱油系销售人员所说的纯天然酿造外,其余的儿童酱油均为含食品添加剂的配制酱油,防腐剂、甜味剂、色素、香精“一个不少”。
中国保健协会赵新华副秘书长告诉记者特殊膳食食品是为满足某些特殊人群的生理需要,或某些疾病患者的营养需要,按特殊配方而专门加工的食品。按照《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特殊膳食用食品是指这类食品的成分或成分含量,应与可类比的普通食品有显著不同。而当今市场上的儿童酱油,与普通酱油无明显差别、并未在标签上进行特别标注,确实“枉负”了“儿童”二字。
婴幼儿及儿童需要口味清淡,是由于此时孩子的发育尚未完全,脏器很娇弱,而盐中的钠会造成肾脏负担。与此同时,婴幼儿的味觉也正处于发育过程中,对外来调味品的刺激比较敏感,加酱油、盐等调味品易造成婴儿挑食、厌食。
对1至3岁的儿童而言,饮食中酱油的添加量应控制在1克以内。
黑榜6号——学步带与学步车
用学步带等牵着孩子走路对下肢关节发育不利。走路是自然发育过程,不应过早人为干预。
孩子长期坐学步车,他没有经受爬的训练,很容易以后引发他的感觉失调。另外,孩子坐学步车以后,他全身的重量,压在了下边,虽然他坐着,他走路,但是,他的重量压在两个双脚上,所以我们有的时候,看到孩子在坐学步车的时候,往往是马蹄足的形状走,长期下来后,一个是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下肢畸形,另外,孩子也容易养成足内翻,或者是足外翻的习惯。
所以我们不建议孩子坐学步车,更何况坐学步车的孩子,平衡掌握得不好,只要他离开学步车以后,他是站不稳的,因为学步车的框框,没有让他经受平衡训练的这种可能,所以孩子不能够坐学步车的。
年美国儿科协会AAP发布一份关于婴儿学步车的研究报告,指出了学步车对婴儿造成的伤害和死亡事故,因此AAP也一样建议禁止学步车的生产和销售。
黑榜7号——儿童眼药水
多婴儿都会有一侧眼睛内眼泪多、粘性分泌物多的现象,是因鼻泪管通畅不良所致。定时,特别是早起,用温毛巾敷眼,去除粘性分泌物。最好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只要白眼球不红,就不要使用含抗生素的眼药水或眼药膏。按摩内眼角下的内眦也有一定效果。鼻泪管多会自身通畅,很少需手术。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警告:非处方眼药水含有四氢唑啉、羟甲唑啉或萘甲唑啉,小孩用量小到只有1到2mL就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呼吸减慢、心动过缓、低血压、高血压、嗜睡、瞳孔散大、昏迷。家长应将这些药品放到孩子够不到之处。
“短期内使用眼药水,其中的防腐剂不会带来什么问题,长期使用的话,却会有各种不良反应。其中之一就是对结膜和角膜表面的细胞有毒性作用。长期使用含防腐剂的眼药水,就可能破坏这个薄膜重要成分的“生产商”,反而加重干眼症。”
对于一般人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滴眼剂是药品,不是保护眼睛的“法宝”,健康情况下不需要也不应该长期使用。
黑榜8号——把屎把尿
愚蠢的传统经验害死孩子了!什么发烧了要捂害得孩子惊厥,婴儿要绑腿才会让腿变直,冬天不给孩子洗澡弄得孩子浑身都是皮屑,几个月就开始把尿不管孩子括约肌有否发育好,过早添辅食造成孩子过敏,吃不下硬喂结果孩子消化不良。妈妈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宝宝啊!
不要给宝宝把尿,给宝宝用尿不湿就好了,宝宝慢慢会自己控制排尿的,如果老给宝宝把尿,宝宝的膀胱很难有充盈的机会,宝宝也不会有尿意,这样的宝宝可能很难自己控制小便哦!
开始排便训练的时间建议为12~27个月。不建议宝宝几个月大就开始“把屎把尿”,因为孩子脊柱和髋关节等发育还不完善,长期保持“把”的体位对身体发育不利,容易造成关节松弛甚至脱位。其次,几个月大的宝宝大脑发育不成熟,吃奶后就拉,所谓“直肠子”,这时候不需定时把便。
纸尿布(尿不湿、纸尿裤)影响孩子生殖器发育是不科学的说法。很多国家已用几十年也未发现类似问题。倒是传统的"把尿"或"把便"方式,容易造成婴儿脱肛现象,造成痔疮的前提。中国人痔疮发病率高与幼时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关系。
黑榜9号——保婴丹
不要给孩子吃保婴丹,里面含有苦寒的药物对于孩子肝肾是有伤害的,这样用药是不对的,只能更加重腹泻。很多的中成药都含有一些对孩子身体有危害的成分,像至宝锭、保婴丹,所以无病不要随便乱吃药。
保婴丹古方:天麻、犀角、羚角、牛黄、麝香、蟾酥、沉香(牛啊,从小就吃这么权贵的药),现代配方增加朱砂、雄黄、巴豆霜、全蝎、半夏等十多味中药。(这么多剧毒药,真有家长敢给孩子吃?)
黑榜10号——猴枣散
猴枣散含马兜铃科植物细辛,有马兜铃酸,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损伤,千万别用。猴枣散中的全蝎毒性也很强。其主要成分猴子枣就是猴子体内的结石,听着都恶心,吃它干什么?
大陆产的儿科神药猴枣散一般会含有细辛,细辛则含有马兜铃酸。港版确实不含细辛,但含其他的东西。另外,所谓猴枣,必须是猴子的结石。猴枣散确实毒性比较大,医院中药房专门提醒过。
此外,年5月6日、7月12日,香港卫生署接连召回多款儿童中成药,保婴丹、万应猴枣散等均在召回之列,原因是汞含量、药粉重量超标。卫生署发言人表示急性水银中毒,可引发口部发炎,如长期摄入过量的汞,可引致神经系统和肾脏受损,幼儿尤其容易受危害。
黑榜11号—七星茶、开奶茶
对于新生儿千万不要随便给孩子吃药,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你会想到给孩子喝七星茶?是药对这么稚嫩的孩子来说,对肝脏都是很大的伤害,干嘛要给孩子吃药。
我真的不明白有些妈妈,为什么不听听科学育儿的方法,却偏要听旧的习俗,什么新生儿生下来喂黄连水呀、七星茶、海马水、甘草水。这些旧的习俗会伤害孩子胃肠的。科学都发展到了今天。妈妈多是80后、甚至是90后,还不多学习学习育儿知识。让我说什么好呢!恕我直言,我一看到有问我这类问题,我就恼火。
6个月内宝宝不需要额外喝水,不论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不需要。
6个月内的宝宝纯母乳喂养的宝宝需要添加维生素D制剂除此之外不需要喂其他任何东西,包括水。人工喂养的宝宝除了配方奶,其他的任何东西也不需要喂,包括水、七星茶、开奶茶之类的统统不需要。
以上内容来源于新浪育儿,请选择性参考
白癜风能治好吗白癜风最好的治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