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耘红
广医院心内科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如果不及时治疗,高血压将导致脑溢血、动脉硬化、心肌梗死、肾衰和失明。服用降压药进行降压是首要措施,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物应该重点考虑哪些因素呢?
1.有显著的降压效果。用药后如能稳定且长时间地将血压控制在/95mmHg以下,即可称为疗效明显。至于血压最低降到什么程度,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应将血压降到病人能够耐受的水平为宜。当然,对于高龄患者,或者屡犯心绞痛、脑供血不足或肾功能不全者,降压不宜过快、过低,否则会加重上述脏器的损伤。
2.药物不良反应较小。实践表明,多数降压药物均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鼻塞、多毛、直立性低血压、精神抑郁、水钠潴留(浮肿)、性功能减退等。由于高血压的治疗需要长期、甚至终生用药,在选用降压药物时,应尽量避免不良反应较多、较大的药物。
3.服药方式简便。某些降压药物虽然效果显著,但一日之中需多次服药,这对于工作繁忙、经常出差、行动不便的中年患者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近些年来,长效降压药(每日只需服一次即可控制全天血压)接踵问世,为高血压患者带来许多方便。
4.药物价格不可过高。从经济角度而论,选择价廉物美的降压药也应作为选药的条件之一。
许多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之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遇到问题时不必过于惊慌,应该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不要擅自停药,生活中高血压患者应该重点注意以下用药问题:
(1)首过反应。即患者第一次使用某种降压药物时,由于机体一时不适应,可能会产生心慌、晕厥等不良反应,甚至感到服药后症状加重,这又叫首剂综合征。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压力反射不敏感,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更易出现首剂反应。首过反应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患者不必过于担心,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一般坚持服用后这种反应会消失。
(2)价钱定药。有人在选用降压药物时,片面地认为药的价格越贵降压效果越好。其实,药品的价格和效果并不成正比,一些廉价的大众降压药同样有不错的疗效,服用得当才是关键。
(3)私自停药。高血压患者一般需要终身服药,即使血压降至正常值也不能停药,否则容易回到治疗前的水平,引起“停药综合征”或诱发更加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有些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后,看到血压恢复正常,便擅自停药。结果没几天,又出现血压回升反弹现象。正确的做法是,待血压有效控制在正常水平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力争用最少的药量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4)主观臆断。有人虽通过健康检查发现血压高于正常值,但自感没有什么不适症状,也就不当回事。事实上,高血压的程度与症状并不成正比,没有症状并不表明血压不高;症状很多,血压也不一定很高。所以说,即使没有头晕、失眠等高血压的症状,如果发现血压高于正常范围,医院检查,并遵医嘱服药。
总之,日常生活中使用高血压药物的时候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并结合临床医生的诊断和建议进行选择,才能做到及早把高血压降下来并维持稳定。
许耘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一直在广医院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对心内科前沿的介入治疗技术如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永久心脏起搏术安置术、射频消融术等有一定的了解。熟练掌握心血管专业常见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等的诊治。对心血管专业疑难病症有独立处理能力。
本文内容和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医院》杂志社和网站。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