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颈痛 > 疾病治疗

中医经络知识督脉经络穴位图讲解

请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也许它是人生的转折点或突破口。

导读:督脉穴位,共8个穴位,交会于足太阳的风门穴、任脉的会阴穴。以下详解督脉穴位图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督脉穴位,所属腧穴。督脉穴也可指后溪穴,详细参见后溪穴条目。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长强穴(少阴所结)、腰俞穴、阳关穴、命门穴、悬枢穴、脊中穴、中枢穴、筋缩穴、至阳穴、灵台穴、神道穴、身柱穴、陶道穴(足太阳会)、大椎穴(足三阳会)、哑门穴(阳维会)、风府穴(阳维会)、脑户穴(足太阳会)、强间穴、后顶穴、百会穴(足太阳会)、前顶穴、囟会穴、上星穴、神庭穴(足太阳、阳明会)、素髎穴、水沟穴(手、足阳明会)、兑端穴、龈交穴,共8穴。又交会于足太阳的风门穴、任脉的会阴穴。

根据《督脉穴位国家标准部位表》,以下详解督脉穴位图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长强穴: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镇痉熄风,清热利湿,固脱止泻。:①泄泻,便血,便秘,痔疾,脱肛。②癫狂痫。:督脉穴:督脉、足少阳、足太阴经交会穴,络穴

腰俞穴: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调经通络,清热利湿。:①癫狂,癫痫。②痔疾。③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④月经不调。:督脉穴

腰阳关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强腰补肾,调经通络。:①月经不调,遗精,阳痿。②腰骶痛,下肢痿痹。:督脉穴

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壮阳益肾,强壮腰膝,固精止带,疏经调气。:①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带下。③泄泻。④腰脊强痛。:督脉穴

悬枢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温补脾肾,强壮腰脊。:①腰脊强痛。②泄泻,腹痛。:督脉穴

脊中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健脾利湿,益肾强脊。:①泄泻。②黄疸。③痔疾。④癫痫。:督脉穴

中枢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健脾利湿,益肾强脊。:①黄疸,呕吐,腹胀满。③腰脊强痛。:督脉穴

筋缩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止痉熄风,健脾调中。:①癫痫。②脊强。③胃痛。:督脉穴

至阳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宽胸理气,清热利湿,健脾调中。:①急性胃疼。②黄疸。③胸胁胀痛,咳嗽,背痛。:督脉穴

灵台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宣肺止咳,清热解毒。:①急性胃疼。②疔疮。③咳嗽,脊背强痛。:督脉穴

神道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养心安神,熄风止痉,清热通络。:①心悸,心痛,失眠,健忘。②咳嗽,噎膈。③脊背强痛。:督脉穴

身柱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祛风退热,宣肺止咳,宁心镇痉。:①咳嗽,气喘。②癫痫。③脊背强痛。:督脉穴

陶道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宣肺解表,熄风止痉,镇惊安神。:①热病,疟疾。②头痛,脊强。:督脉穴: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

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表清热,疏风散寒,熄风止痉,肃肺宁心。:①热病,疟疾,骨蒸盗汗。②周身畏寒,感冒,目赤肿痛,头项强痛。③癫痫。④咳喘。:督脉穴:督脉、手、足三阳脉交会穴

查询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wbh.com/jbzl/12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