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溪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篇,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小肠经。
“后”,与“前”相对,指穴内气血运行的人体部位为后背督脉之部。
“溪”,穴内气血流行的道路。“后溪”名意指穴内气血外行于腰背的督脉之部。
作为八脉交会穴,后溪穴可以和人体的其它血脉沟通,临床上,颈椎出问题了,腰椎出问题了,眼睛出问题了,都要用到这个穴,效果非常明显。
取穴方法: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后溪穴。
功效主治:
《通玄指要赋》:痫发癫狂兮,凭后溪而疗理。头项痛,拟后溪以安然。
《肘后歌》:胁肋腿痛后溪妙
《玉龙歌》:时行疟疾最难禁,穴法由来未审明,若把后溪穴寻得,多加艾火即时轻。
《胜玉歌》:后溪鸠尾及神门,治疗五痫立便痊。
《百症赋》:后溪环跳,腿痛刺而立轻。又:治疸消黄,皆后溪劳宫而看。又: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
《兰江赋》:后溪专治督脉病,癫狂此病治还轻。
更多精彩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