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血宝颗粒对免疫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邱赛红汤淮波李飞艳
湖南中医学院()
高顺国张俊玮
[摘要]目的:生血宝颗粒对免疫的作用。方法:建立免疫抑制的小鼠模型并将生血宝颗粒按三个剂量组给药,后测量免疫指标。结果:生血宝对大剂量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后的小鼠,能增强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增加免疫功能。结论:生血宝颗粒能增强免疫功能。
[关键词]生血宝;药理学;小鼠;实验研究
生血宝颗粒剂由湖南省著名老中医欧阳奇研究员提供。主要由何首乌、女贞子、桑椹、墨旱莲等药物组成,具有养肝肾、益气血之功效。临床用于恶性肿瘤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及神疲乏力,腰膝疲软,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咽干,纳差等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免疫功能低下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放、化疗后常使肿瘤患者免疫力更加低下。因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肿瘤病人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考察生血宝制剂是否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笔者通过给小鼠大剂量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动物免疫抑制,以观察生血宝对有关免疫指标的影响。
1试验材料1.1药物与试剂生血宝浸膏粉,由湖南中达骛马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实验前蒸馏水配成相应药液。环磷酰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ll。2,4—二硝基氯苯(DNCB),中国医药公司北京公司提供。1.2动物NIN种小鼠,18±2g,雌雄各半,由湖南中医学院动物室提供,医动字号。2请输入标题2.1对免疫抑制小鼠碳粒廓清作用的影响[1-2],小鼠60只,雌雄各半,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l2只。正常组、模型组灌服20ml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l2天;生血宝3个剂量组按相同体积给药,分别给予生药量为7.5、l5和30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在第5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mg/kg。末次灌胃30min后,称重,尾静脉注射l0%印度墨汁0.05ml/10g,注射后lmin(t1)和5min(t2)分别从眼眶后静脉丛取血20ul,溶于2ml0.1Na2CO3溶液中摇匀,用分光光度计于波长nm处比色,测定光密度(OD)。称重后处死小鼠,取小鼠的胸腺、脾及肝脏称重,计算胸腺和脾的重量指数。廓清指数(K)=(logOD1—logOD2)/(t2—t1);脏器系数=脏器重量/体重;校正指数=体重×K1/3/(肝重+脾重)。实验结果:一定剂量生血宝能明显提高小鼠碳粒廓清,动物胸腺和脾脏重量也较模型组增加。表明生血宝有增强模型动物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见表1)
表1生血宝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廓清指数的影响(X±S)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2.2对免疫抑制小鼠溶血素生成的影响分组及给药方法同2.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鼠分别在第5和第8天每鼠ip5%鸡红细胞0.5ml1次,第7天ip环磷酰胺mg/kg。
第12天给药后1h摘眼球取血。取动物胸腺和脾称重,计算重量指数。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倍,取稀释血清lml与5%鸡红细胞0.5ml、10%补体0.5ml混匀。在37℃恒温水箱中保温30min,冰浴中止反应,再加3ml生理盐水,离心,取上清液于分光光度计nn处比色。设不加血清为空白对照,取其上清液作为比色时调“0”的基准,以光密度(0D)读数作为血清溶血素的指标。结果模型组动物的血清0D值明显降低,给生血宝的动物0D值明显增加,且随剂量增大而更加明显,表明生血宝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免疫抑制有增强体液免疫溶血素生成的作用。(见表2)
2.3对免疫抑制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的影响分组及给药方法同2.1。除正常对照组外,第5天iP环磷酰胺mg/kg,第6天在小鼠腹部涂1%DNCB25ul致敏,第7天再次致敏1次。第ll天在小鼠右耳涂1%的DNCB10ul进行攻击。24h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剪下小鼠左、右耳片,用直径8mm的打孔器取相同部位耳片,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之差作为肿胀度。实验结果:模型动物由于环磷酰胺所致的细胞免疫抑制,故抗原攻击时免疫反应减轻,耳廓肿胀较轻;给生血宝的动物免疫反应增强,耳重差也更明显,说明该药能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见表2)
表2生血宝对免疫抑制小鼠溶血素OD值及迟发性超敏反应的影响(X±S,n=10)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3讨论研究证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密切的关系。机体的免疫稳定状态及免疫监视功能失常均可导致肿瘤的发生,而肿瘤放、化疗治疗中常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又给肿瘤治疗带来了困难[3-4]。因此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验中发现,生血宝对大剂量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后的小鼠,能增强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小鼠的血清溶血素,增强迟发性超敏反应强度和脾脏、胸腺的重量指数。
表明生血宝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这也是生血宝颗粒在用于恶性肿瘤放、化疗中,能有效地改善有关症状的重要基础之一。
参考文献
[1]毛平,郭忻.补中益气汤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成药.,21(增刊):34—36.
[2]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3]龚忠发,宋艳艳.恶性肿瘤发病机理研究新进展[J].肿瘤防治杂志.,8(5):—.
[4]考军,楼建刚.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细胞免疫功能观察[J].齐鲁医学杂志,,13(1):13—1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