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天
上海的天气,犹如坐了滑滑梯,一晚上直降10度,路人们穿起了厚冬衣,戴起了帽子围巾。
心血管门诊也热闹起来。
一些高血压患者患者,都感到了寒冷带来的一些副反应——头晕、胸闷、心慌、气短。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不断老化,人的血压也会慢慢升高。
我们知道,高血压会引起中风、心梗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老人一旦得了高血压都会非常重视,并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合理用药和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
而冬季,正是一个由热瞬间变凉的季节,在这种昼夜温差大的时候,高血压患者特别容易出现中风等症状。
那么冬季高血压的哪些注意事项是高血压患者必须掌握的呢?
血压数值你了解吗
表格中这四种情况的高血压,不容忽视
当然,高血压管理不仅仅是在测量时血压达标,特别是老年高血压,要控制好、控制稳并不简单。
下面为几种常见的情况,各位可以对照一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的放矢。
当然,具体治疗方案的制定,还是需要交给专业的医生。
收缩压增高更明显,脉压差增大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高血压的60%,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舒张压在60岁后反而呈降低趋势。
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翻倍。
与舒张压相比,控制好收缩压,更为关键。
对策:
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选用合适的降压药。
与其相对应的低血压却常常被忽视,甚至错误地认为,人老了,血压低点反而是好事。
实际上,也有不少老年人会患低血压,低血压也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且其危害程度不亚于高血压。
血压波动大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越容易随情绪、季节和体位等因素的变化明显波动,清晨高压的现象也会更多、更明显。
血压波动频繁,增加了降压治疗的难度,更会增加冠心病、脑出血等的危险性。
对策:
高血压一般须终身治疗,坚持遵医嘱合理用药。
另外,就是避免影响血压波动的危险因素,如饮酒、情绪激动紧张、温度降低等。
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
因为老人高血压见怪不怪了,有些人就会错误地认为,人老了,血压低点反而是好事。
实际上,也有不少老年人会患低血压,低血压也会对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且其危害程度不亚于高血压。
老年患者由于血管硬化,动脉弹性降低,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减退,本身就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对策:
起立、起床的时候,要注意动作慢一点。
餐后适当限制活动或者卧床休息。
必要时,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采取针对性治疗,必要时调整服药时间。
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
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和重要脏器功能显著衰退,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发生率增高。
另外,老年高血压常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这些慢性病,会加重靶器官损害,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病死率及总死亡率。
对策:
由医师综合评估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包括用药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同时,要注意筛查和评估心、脑血管病,定期体检,了解慢性疾病的控制情况。
高血压饮食注意事项
进入冬天,寒冷导致消耗大,往往使人胃口大开,稍不注意就会进食过量,造成血压波动。
因此,高血压在进入冬季时,应注意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控制食量,少吃油腻。
可适当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如:冬瓜、萝卜、胡萝卜、西红柿、茄子、土豆、藕、洋葱、绿叶蔬菜、海带、香菇、木耳及猕猴桃、柚子、山楂、苹果、香蕉、梨、柑橘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钾离子,可以对抗钠离子对血压升高的作用,同时也起到生津润燥的作用。
冬季有些地方有“冬令进补”的讲究,但高血压患者应以清补为主,可选择一些既有丰富营养,又有辅助降压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莲子、银耳、百合等。肉类则适当多吃鱼虾等水产品以及鸡鸭等禽类(白肉),少吃猪牛羊肉等红肉。
总而言之,进入冬季,高血压患者要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