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颈痛 > 疾病用药

人体自带降压穴高血压患者除服药外配

根据中医的“平肝息风”理论,对人体的人迎、足三里、曲池、合谷等穴位进行按摩,不仅可以调整微血管的舒缩作用,解除小动脉痉孪,而且能疏通气血、调和阴阳,对预防和辅助治疗高血压病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高血压病人往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长期服药会给肝肾增加负担。这里教大家几种通过穴位按摩、药枕、敷贴、沐足等自我辅助降血压的方法,可以和口服的降压药配合使用,减少药物用量、提高药效、减少毒副作用。可谓简单易学,且效果明显。

身体5个穴位降压效果不错!

01

人迎穴

人迎穴具有调整机体阴阳、疏通气血的功能,针刺人迎穴可使阴平阳秘、气血调和、血压稳定。

取此穴位时要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人迎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3厘米处。首先触摸喉结旁两大筋内侧,有动脉搏动处即是本穴。

以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轻轻按压两侧人迎穴,点按约2秒,重复按压,点按一次为一拍,每次按压30拍,注意不要持续按压,否则容易引起晕厥。两只手可以交替按压,每天按压3次。

02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生发胃气、燥化脾湿的功效。配合曲池穴按摩具有平肝降逆、调节血压之功。

在寻找该穴时,采用正坐姿势,五指自然朝下,中指顶端向外一指的位置就是足三里穴。

按摩时,大拇指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也可以采用拍打法拍打足三里穴:取坐位,双脚着地,手指伸直,四肢并拢,用腕关节带动手运动,用并拢的四指拍打与手同侧的足三里穴50次~60次,然后用相同的方法拍打另一只手拍打另一侧的足三里穴,拍打过程中,患者本身除了感觉到麻、胀、酸、痛之外,还应感到舒服、畅快。

此外,还可配合揉腹按摩。仰卧,将双手搓热,环形按揉腹部,顺时针和逆时针各30次,可健脾和胃。

03

曲池穴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合主逆气而泄”,能治气逆诸证,针刺曲池能摄纳阳明气血,使气血调和,奏调气降逆之功。

取该穴位时,患者应正坐、曲肘,位于肘横纹外端的凹陷处即为曲池穴。

曲池穴具有清热解表、疏经通络的作用。临床主要配合治疗手臂痹痛、上肢不遂、高血压病、癫狂、腹痛、吐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瘰疬等病症。

按揉时可先用右手按揉左侧曲池穴,再换左手按揉右侧曲池穴,两侧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0拍。每天按压3次。

04

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还有一种简单的取穴方法:把一只手张开,将大拇指竖起来,用拇指中间的指横纹对着另一只手的虎口位置处,拇指向下一按,拇指尖点到的那一点就是我们要找的合谷穴了。

点揉合谷穴,以大拇指按揉本穴,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约做30拍,两手交替点揉。每天按压3次。

05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点揉太冲穴,从太冲揉到行间穴。一来回为一拍,约做30拍,两手同时点揉。每天按压3次。

合谷穴、太冲穴名为“四关”,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足厥阴之原穴。

原穴是十二经脉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与三焦有密切关系。原气起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脏腑,是十二经脉的根本,故原穴是调整人体气化功能的要穴。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偏于补气、泻气、活血;太冲属足厥阴肝经,偏于补血、调血。两穴一阴(太冲穴)一阳(合谷穴),配合使用可达到气血同调、阴阳同调、脏腑同调的目的。

其它外治方法介绍!

对于高血压的辅助治疗除采用以上穴位按摩外,临床采取一些中医外治疗法,如药枕疗法、敷贴疗法、沐足疗法等也能起到调节阴阳、舒经活络、辅助降压,改善症状等作用。

01

药枕疗法:

药物组成:草决明、白菊花、灯心草、白芷、薄荷叶、石菖蒲、晚蚕砂适量。

方法:上述药物各等份,加工成粗末,以软布袋包裹,装入枕芯中。枕风池、风府、大椎穴。2~3个月更换新药。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人体气血皆上聚于头部,头与全身经络紧密相连。药枕疗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选用平肝潜阳、活血通脉、芳香开窍之中草药,作为枕芯装入枕中。药物经过颈部摩擦,微热以及药物芳香气味作用于头部,疏通气血,调节阴阳。长期与标准化的各类口服降压药物联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或控制血压,并可改善眩晕、头痛、失眠、心悸、烦躁不安等症状。

02

敷贴疗法:

 药物组成:吴茱萸30克,川芎30克,白芷30克,冰片1克。

方法:诸药混合研为细末,过筛,装入瓶内,密封备用。取诸药末6~10克以脱脂棉包裹如小球状,填入患者脐孔窝内,以手往下压紧,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之。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中医认为:肚脐是神阙穴。运用相应的药物敷贴于神阙穴,利于药物对肚脐的刺激和药理作用,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调整血压的目的。

03

沐足疗法:

药物组成:钩藤30克,野菊花30克,豨莶草30克,夏枯草30克。

方法:诸药共同煎水取药汁,加冷水调水温至40~50度,赤足浸过踝部,双足互搓。每天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疗程。也可用上药等份研末,冲开水,调水温,反复做多个疗程。

中医认为:此法可平肝潜阳,辅助降压。

为道中医小编提醒:在通过以上方式降血压的同时,注意调节情绪,避免工作压力、不规律饮食生活习惯等。另外,中医外治手法是一个漫长的调理过程,在运用此方法的过程中,不能盲目中断西药,以免发生风险。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科医院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
云南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wbh.com/jbyy/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