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颈痛 > 疾病用药

冠心病也有假真假冠心病应该怎么

  如今,冠心病已经变成常见病,大多数患者感觉胸闷、气短、胸痛后,也会第一时间去心脏科求医,这自然不是什么坏事。不过在临床上,有一类“假冠心病”患者如今也挺多,而他们所患的疾病,其实应该称作“心脏神经官能症”。

  这种“冠心病”症状特别杂

  孙女士(化姓)就是一位这样的“假冠心病”患者。才35岁的她自从前次体检发现血压有点高后,近期常时不时感觉胸闷、心悸,同时还出现腹泻、手抖、喜欢叹气、深呼吸。孙女士去心脏科检查,结果却被告知心脏并没有什么问题,可她的不舒服又是确实存在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其实叫做心脏神经官能症,又称功能性心脏不适,其特点就是患者往往自我感觉有心脏问题,心悸严重,或者伴有胸闷、胸痛,但是24小时心电检测或心电监护却无明显心律失常;轻微活动即感气短、气促,但心脏超声又显示他们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良好。”医院心血管科专家黄燕说,这类“假冠心病”如今在门诊并不少见,患者常常顾虑重重,却又查不出疾病,整天担心自己会出事,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不过,这类“假冠心病”和真正的冠心病还是有不少区别的,除了心脏方面的检查结果无异常外,患者的症状也更“杂”,除了心血管症状,还会有涉及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症状,通俗来说就是比一般心脏病患者更“事儿多”,出现诸如头晕、头痛、失眠、腹胀、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尿急、多尿、出汗、手抖、手足麻木等症状,甚至还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不适主诉,连教科书上都找不到。

  “假冠心病”以女性最多见

  黄燕说,这类“假冠心病”最偏爱女性,以20-40岁者最多,更年期女性也很多见。通常在详细询问后,医生可以发现,这往往和患者的性格以及经历有一定关系。

  “不少患者出现这类症状,都是在一些特定的社会事件后,比如家人过世,或者新发现严重疾病,当事人过分紧张、焦虑,此时就会出现这些问题。”黄燕说,而患者的表现其实也是许多情绪心理问题的集合,比如对于疾病过度担心,总担心自己会脑溢血、心梗;过于紧张,易受惊吓;整天感到莫名的担忧和恐惧,持续的情绪低落。周围人也会感觉到患者短期内急剧消瘦、面容苍老、性格剧变、难以相处等等。

  “说白了,这主要还是由于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作用,引起的一系列躯体症状,所以患者在排除心脏方面的疾病因素后,需要接受专业心理医生的治疗。”黄燕说,即便患者同时有一些心血管危险因素,如果症状程度与病情不符,那么在接受心血管科医生治疗的同时,也应该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

  “真假冠心病”应该怎么分?

  黄燕告诉记者,当一个人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时,要初步判断是不是冠心病,首先得分析是否具有相关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则冠心病的可能性越大。但要注意,没有发现相关危险因素并不代表一定不是心脏方面的问题,临床也常见一些原本身体健康的年轻人,突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情况。

  冠心病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吸烟、糖尿病等。此外,年龄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虽然现在冠心病发病在提前,有20多岁就发生心肌梗塞来治疗的患者,但通常来说,还是以40岁以后的男性、绝经期之后的女性居多。如果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出现了冠心病典型症状的,虽然仍要高度重视,需要接受心电图、运动试验、CT冠脉成像等检查,但风险相对中老年人仍然是要低一些的。

  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就是胸背部疼痛,但也经常表现为肩背痛、腹痛,甚至还有颈痛、牙痛、头痛等奇怪表现。疼痛性质多为绞榨样或压迫性疼痛,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和恐惧感,持续时间大约数分钟,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但女性、伴糖尿病或脑血管病的患者、老年人也会出现“沉默型”冠心病,即平时没什么明显症状,而首发症状则是心功能不全、休克甚至猝死。

  不过,由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严重时可以致命,所以一旦出现类似症状,首先还是得去心血管科接受相关检查。如果检查排除心脏方面问题,方可考虑是否有“假冠心病”的可能,而这一切必须由专业医生进行鉴别。

心脏专家在线病友服务

这里专为心脏病患者提供在线交流,国内知名心脏专家会利用碎片时间回复大家提出的问题!

期待您的加入!

▲按住别松手自动识别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地址
成都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wbh.com/jbyy/70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