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友鸣老师讲到腰背痛的分类时说,从整体观出发腰背痛可按照身体部位分类,但是针对治疗来讲按照病因分类更具有临床意义。
按照身体部位分类:
1、非脊柱性腰背痛:
非脊柱性腰背痛或称症候性腰背痛,即腰背痛仅属于一个症状,正像头痛一样,并非全是颅内有病所引起。例如泌尿生殖系疾病或神经衰弱引起的胸腰背痛,就是属于症候性的。这类的胸腰痛在诊断时也容易判定,它的特点是胸腰的功能活动完全正常。这与下述脊柱性腰背痛时胸腰有活动障碍有明显区别。在查体时不但胸腰的灵活性立即被看出,而且压痛点也不明显或不固定,或者有广泛性、均等性压痛,这都是症候性胸腰痛的特点。所以按此分类法,经过简单查体就可知道胸腰痛是来源于脊柱或非脊柱。但有一项需要说明,脊柱的先天畸形,例如峡部不连,虽属于脊柱性腰痛,按理应该有胸腰活动障碍。实际先天畸形虽属于器质性疾病,但早期多无活动障碍,可能因自幼年长期适应的结果,但其压痛点比较固定也比较明显,这一点和前述症候性胸腰痛是有区别的。
2、脊柱性腰背痛:
脊柱性腰痛亦称器质性腰痛,也就是脊柱的骨、关节或其它软组织的疾患所引起的腰痛。这种腰痛,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障碍和固定压痛点。在临床诊断时,如果已找出初步线索是属于脊柱性腰痛。要进一步找出病灶的具体部位,比如在骨组织中又分椎体、椎间盘和小关节等部位的病变。腰部软组织又分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腰背筋膜等等。
按病因分类:
钟老师认为无论是骨组织的病变,还是软组织的病变,均分为五大类进行考虑。即对所有的腰背痛病,可以按外伤、炎症、肿瘤、畸形和代谢性疾病五大类去思考,并进行鉴别。
1、外伤性腰背痛:
外伤性腰背痛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外伤是指较严重的外伤引起骨或软组织的解剖性的损害;慢性外伤是指由急性外伤移行过来的或反复轻伤所造成的腰部损伤。例如腰椎骨折,棘间韧带断裂或慢性劳损及脊柱脱位,均属于此类。
2、炎症性腰背痛:
炎症性胸腰痛病一般多指椎骨的急性感染,脊椎骨骨髓炎,但比较少见。软组织中的纤维组织炎、慢性筋膜炎、椎体骨软骨炎、脊椎骨髓炎、风湿性胸腰痛、类风湿性胸腰痛等属于此类。
3、肿瘤所致的腰背痛:
腰部软组织肿瘤比较少见。椎骨的肿瘤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的两种:椎骨的原发性肿瘤有巨细胞和血管瘤;继发性的转移瘤,在腰椎常见,为癌转移。
4、畸形所致的腰背痛:
脊椎的畸形能够引起腰痛的有:峡部不连、脊椎滑脱、水平骶椎、半椎体、一定程度的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脊柱侧凸症、小关节不对称等。另外下肢的畸形亦可导致腰痛,如先天性两下肢长度不等,马蹄内翻足,膝内、外翻,平跖足,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5、代谢性疾病所致的腰背痛:
属于代谢性疾病的有脊柱的骨质疏松(老年性骨松变)、骨质软化、增生性脊椎病(属于衰退性疾病,也可算作代谢性疾病之一)等。
腰背痛的临床症状
(1)疼痛:是最为常见的首发症状,根据突出的类型和节段,疼痛可为腰痛、胸壁痛或一侧、两侧下肢痛。咳嗽、打喷嚏或活动增加均可致使疼痛症状加重;休息后上述症状可减轻。也可发生不典型的根性放射性疼痛,如T11、12间盘突出可产生腹股沟及睾丸疼痛。易与髋部及肾疾患相混淆。中胸段胸椎间盘突出症可表现为胸痛或腹痛。T1、2椎间盘突出可引起颈痛、上肢痛,需与颈椎病相鉴别。
(2)感觉障碍:尤其是麻木,也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之一。
(3)肌力减退和括约肌功能障碍也时有发生。
据统计,患者就诊时30%患者主诉有排尿功能障碍(其中18%同时伴有二便功能障碍),60%的患者主诉有运动和感觉障碍。
体征
发病早期往往缺乏阳性体征,可仅表现为轻微的感觉障碍。随着病情的发展,一旦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则表现为典型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或肌肉痉挛,反射亢进,下肢病理征阳性,异常步态和感觉障碍。当旁中央型突出较大时尚可导致脊髓半切综合症。
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可显示椎间盘钙化,但对本病的诊断多无帮助。
MRI检查的优势在于该检查本身无创,其矢状面和横断面图像可更加精确地进行定位和评估脊髓受压的程度;此外,MRI检查还有助于发现多发的椎间盘突出而无需进行多节段横断扫描,且有助于与其他一些神经源性肿瘤相鉴别。
封面图片摘自网络
Damon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