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桂忠主任医医院心血管内科
众所周知,饮食因素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医生首先要嘱咐的就是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由此可见,饮食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是多么密切。究竟哪些饮食和高血压有关系呢?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不同地区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钠盐平均摄入量显著相关,摄盐量越多,血压水平和患病率越高。但是,同一地区人群中个体间血压水平与摄盐量并不相关,摄盐过多导致血压升高主要见于对盐敏感的人群。另外还发现,吃富钾食物可降压,可见钾盐与高血压呈负相关性。香蕉和酸奶中钾的含量较高,有助于控制血压。国外对人跟踪研究结果表明,一周6天每天吃含1克钾的食物,如一个土豆、一只大香蕉和克牛奶,5星期后血压可下降4毫米汞柱。多数人认为,低钙与高血压发生有关。高蛋白质摄入也属于升压因素。饮酒量与高血压呈水平性相关,尤其与收缩压相关,因为酒精有使血管收缩的作用。每天饮酒量超过50g已醇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升高。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的人,其血压越低。研究认为,维生素C有助于血管扩张。每天服用60毫克维生素C片,或者多吃些蔬菜、柠檬和其他酸味水果,也可以起同样作用。吃苹果也可以增加血中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预防高血压。另外,每天吃苹果可以帮助有益菌繁殖,从而改善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也同样可以起到预防高血脂和血管硬化等作用。
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如果出现“坏胆固醇”升高则尤需警惕,因为“坏胆固醇”更容易在这些高危人群的血管中形成斑块,造成血管硬化、狭窄,甚至破裂,引起缺血或梗塞的发生。
“坏胆固醇”升高后,会慢慢导致动脉管腔内发生变化,但人们往往感觉不到任何身体异常。因此,专家建议,男性超过45岁、女性绝经后,以及有高血压、糖尿病、早发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危因素或家族史的人群,应每半年到1年做一次血脂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微杜渐。
饮食调理和规律运动是降低“坏胆固醇”的基础。如果只有“坏胆固醇”升高,其他血脂指标正常,目前还没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只需进行饮食调理和规律运动,暂时不需要吃药。饮食调理包括: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蟹黄、动物内脏等,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的食物,如谷类、新鲜水果、蔬菜、燕麦等。在日常生活中增加运动量,如尽可能步行、少乘电梯、多做家务等。在控制饮食和合理运动一段时间(一般2~3个月)后,需抽血随访“坏胆固醇”水平。
一般情况下,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让“坏胆固醇”恢复正常。如果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仍不能降低“坏胆固醇”水平,尤其是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则需要医生开处方用药物来治疗。在服用降脂药物期间,也应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以增强药物的疗效。对大多数伴有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人来说,药物是使“坏胆固醇”得以控制的关键。
温馨提示:血脂的检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要想让化验结果真实反映人体的血脂水平,还需要做好化验前的准备工作,以免指标存在假性升高。另外,如果第一次检查结果超过正常范围,应间隔1~2医院抽血复查;若第二次检查结果与第一次检查结果的数值相差小于10%,即可认为化验结果可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