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不适。可以通过背部挺直并给予支撑改善,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收回下巴,多起来活动颈椎,包括颈部的适当牵拉。分享一个我自己经常使用的技巧,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释放肩颈和上背部的过多张力,特别是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头颈夹肌和竖脊肌等。因为在放松的练习中使用了阻力,利用交互抑制的原理进行放松,和以前经常使用的拉伸和按摩相比,略复杂一些。交互抑制是指在关节运动时,主动肌激活之后会抑制拮抗肌,使其放松,避免限制关节的运动。比如二头弯举的动作中,肱二头肌收缩时,肱三头肌被抑制,肘关节得以屈曲。将这样的技巧用在颈部,可以激活深层颈屈肌,抑制颈部的伸肌(也就是颈部和肩部后侧的肌肉),重新平衡颈部屈肌和伸肌。相比直接进行酸胀部位的放松和拉伸,这样的技巧效果更好,也可以避免已经过度使用的肩颈部肌肉松弛无力,进入恶性循环。如果你有紧绷肥大的斜方肌,总是拉伸总是紧张,原理正是如此。如果使用交互抑制,则可以真正改善这一问题。建立良好姿势,坐直或是靠墙站立,保持脊椎的中立位。将一只手放在额头,作为阻力来源,头和手互相对抗。在保持对抗的情况下,慢慢低头,也就是说低头的力量大于手给予的阻力。注意低头的时候,收下巴,同时眼睛看向自己的肚脐,保证颈部的屈曲时逐节发生的。注意低头时,身体其它区域保持稳定。屈曲可以一直延续至胸椎上段,在久坐人群中,这个区域后凸的曲度可能减小。眼睛始终看向肚脐,直到屈曲抵达胸椎中段;反方向运动,从胸椎中段开始,逐节回到中立位。这时,手的阻力大于低头的力量,因此头部逐渐抬高。眼睛仍然看向肚脐,下巴仍然微收,在颈椎逐节回到中立位时,能够明显地感受到颈部深层的肌肉在用力。保持手和头部的对抗,直到头部回到中立位;换另一侧手,进行下一次。每次练习可以进行5—6次。在整个动作中,腰椎和胸椎下段始终是稳定的。阻力必应过大, 力量的30%左右即可。动作中如果出现不适,须停止。也可用弹力带替代手的阻力。这个动作到底能不能应用到顶顶佳抗阻收下巴训练,杜良杰医生有不同意见,杜医生说这些都是在非抗阻训练的时候,如果颈部紧张可以徒手来做这个动作。当然每个患者的病情体态都有差别,需要我们在锻炼中不断调整总结适合自己的方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