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去看中医时,舌头一伸,总是被说:“有湿气。”尤其是南方地区的朋友们,中招几率更高。有湿气怎么办呢?当然是要祛湿,教大家找找我们身上的祛湿开关哦~
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湿气?
1、看形体中医有说“瘦人多相火,肥人多痰湿”。虚胖体型的人多有水湿,严重者还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2、看状态湿气明显的人士常常感到身体特别困倦,懒得活动,头重如裹,头脑不清爽,关节沉重,浑身酸痛,这是湿气黏滞,阻滞经络的表现。此外,这些人士还常有胸闷的感觉,要长呼一口气才舒服。3、看胃口和食欲湿气重的人士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胀,日常有隐隐的胸脘痞闷感,这种感觉就好像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似的。这是典型的脾虚湿困表现。4、看大便体内湿气重时,大便往往稀烂不成形,就算大便基本成形便质也很松软,而且容易粘在马桶上很难冲走。人也总有大便排不尽的感觉。5、看小便小便往往表现为尿不多,但次数多或尿得不痛快,有灼热或涩痛感。个别女性朋友还有白带量多,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6、看舌头判断有无湿气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看舌。寒湿证候的人士常是舌淡胖,舌边有齿印,苔白腻。而湿热证候的人士常是舌红苔黄腻。7、看耳朵、头发耳朵里耳屎呈油状易流出也提示湿热证候明显。此外,如果毛发容易油腻出油,面部皮肤油腻油亮或早晨眼皮肿,有下眼袋,面色晦暗或发黄也常提示体内有湿气。按一按,6个祛湿“开关”!1
天枢穴
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两寸处。
在祛淤邪的同时要给邪出路,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湿邪、毒邪从粪便排出,起到缓解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2中脘穴
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可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这个穴位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对于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艾灸或点揉该穴位可缓解腹胀、反胃、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也可缓解失眠。
3丰隆穴
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
中医认为湿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湿、清神志,尤其适合初秋里湿邪较盛的人群,可辅助缓解痰湿诱发的胸腹痛、呕吐、便秘、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等状况。
艾灸或点揉此穴位可以化痰湿、清神志,可辅助缓解痰湿诱发的胸腹痛、便秘、眩晕、烦心、水肿等症状。
4承山穴
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
承山穴是祛除湿气的最好穴位,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可常点揉此穴。
5阴陵泉
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体内有湿就容易感受外湿,别让体内湿邪太大,除了外散还要内化一部分。在阴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内化湿邪的作用,还可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辅助缓解腹胀、泄泻、水肿、膝痛等。
在阴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内化湿邪的作用,还可健脾理气、通经活络,辅助缓解腹胀、水肿、膝痛等。
6
血海穴
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后,会在膝盖内侧看到一个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顶端就是血海穴。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旺则能防止水湿、痰饮的产生。血海是脾经的腧穴,可健脾祛湿、养血祛风止痒,用来治疗血虚、血热、湿邪下注等原因所致的皮肤瘙痒症。
点揉或拍打本穴可以清血利湿,治疗血浊、血毒、血热引起的疮疡,并缓解月经不调、闭经、湿疹、皮肤瘙痒、贫血等症状。
除上述外,当然还得找我们“中广和堂”的名中医啦!!!
1、
简介
出身与中医针灸康复理疗世家,从小跟随长辈学习针灸康复理疗知识,后又师从安徽省针灸协会副会长、医院针灸科闫怀士主任。在一线临床工作20多年的基础上。独家首创无痛针灸和中医五脏平衡长寿养生理论。在颈肩腰腿关节等疼痛症状和中风、偏瘫、面瘫等领域有独到的疗效,深的广大患者的好评。
特色
1、行针快,体验好,无痛针灸;
2、运用神经系统与人体穴位结合,针刺、艾灸、电针结合,综合治疗见效快。
擅长
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腿痛、肩痛、颈痛背痛、膝盖痛、关节痛、风湿、跌打扭伤、落枕、多梦失眠、坐骨神经痛、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颈间盘突出、偏瘫、面瘫、偏头痛等症。
2、
专家简介高级中医理疗特色名家
高级中医理疗师,原就职于部队56医院康复科,83年毕业于该部卫生专科学校,具有30多年的理疗经验,主要采用我国传统的推拿、针灸、正骨、艾灸、火罐、中药浴、祛风排湿等理疗手段,帮助病人解除不适合痛苦。
擅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关节软组织扭伤、拉伤、网球肘、急性腰疼、腰肌劳损、便秘、减肥及亚健康的调理。
出诊地点
名家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