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颈痛 > 疾病预防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危险度分层

高血压是常见病,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90mmHg)为特征,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预防的切入点、关键措施。

高血压发病初期,通常无自觉症状,也就是:没有头痛、头晕及其他不适;但很可能已经导致患者的心、脑、肾等器官损害,可引发脑出血、脑梗塞或心肌梗死等,甚至出现死亡,因此被称为“无声杀手”;只有及时诊断出高血压,早期预防与治疗,才能有效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高血压的早期、及时确诊非常重要。

三、按患者的心血管绝对危险分层

1.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的临床疾患。

表2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的检查评估指标

询问病史和简单体检(基本检查项目)

尽可能完善的常规项目及标准

测量血压,分为1、2、3级

空腹血糖≥7.0mmol/L

肥胖:体重指数≥28kg/m2;

或腹型肥胖:腰围男≥90cm,女≥85cm

空腹血脂:TC≥5.7mmol/L,LDL-C≥3.3mmol/L;HDL-C<1.0mmol/L;

TG≥1.7mmol/L

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

血肌酐:男≥μmol/L(1.3mg/dl);女≥μmol/L(1.2mg/dl)

正在吸烟

尿蛋白≥mg/24h

血脂异常

尿微量白蛋白30~mg/24h,或白蛋白/肌酐比男≥22mg/g(2.5mg/mmol),女≥31mg/g(3.5mg/mmol)

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男55岁、女65岁以前发病)

脑血管病(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病史

心电图左室肥厚

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重建,心力衰竭)病史

眼底视乳头水肿、眼底出血

X线胸片左室扩大

周围血管病病史

超声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

肾脏病病史

心脏超声左室肥厚

糖尿病病史

动脉僵硬度:PWV≥12m/s

注:TC:血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三酰甘油;PWV:脉搏波传导速度

2.根据患者血压水平、现存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伴发临床疾患进行危险分层。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层(表3、4)。

低危:1级高血压,且无其他危险因素。

中危:2级高血压;1级高血压并伴1~2个危险因素。

高危:3级高血压;

高血压1或2级伴≥3个危险因素;

高血压(任何级别)伴任何一项靶器官损害(左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血肌酐轻度升高);

高血压(任何级别)并存任何一项基础病(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等)。

表3简化危险分层项目内容

项目

内容

高血压分级(mmHg)

1级:收缩压~或舒张压90~99;

2级:收缩压~或舒张压~;

3级:收缩压≥或舒张压≥

危险因素

年龄;吸烟;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肥胖或腹型肥胖

靶器官损害

左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血肌酐轻度升高

临床疾患

脑血管病;心脏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表4根据心血管总体危险量化估计预后危险度分层表

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

损害和疾病史情况

高血压分级

1级高血压

2级高血压

3级高血压

无其他危险因素

低危

中危

高危

1~2个危险因素

中危

中危

高危

≥3个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并存的临床疾患

高危

高危

高危

注:本基层指南中的高危包含《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很高危。高血压分级、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临床疾患的具体内容见表3

补充1:高血压患者,须长期甚至终生服药;避免间断用药;间断用药的危害是:产生锯齿状血压,也就是血压不断波动,这样心脑血管受到的危害最严重。

补充2:我国北方居民,由于饮食习惯,食盐量偏高;这与脑内分泌的多巴胺相关,其作用机制是进食食盐后,多巴胺分泌增加,产生愉悦感;减少进食量,多巴胺分泌量少,出现不适感;短期内,不可能纠正;可尝试逐步减少食盐量。

补充3:健康成年人每2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最好每年测量1次。

下一期:《继发性高血压》









































白癜风初期
诊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wbh.com/jbyf/2401.html